體育產業「錢」景秀麗 呢4項運動在港具商機|June Leung

撰文:梁賀琪
出版:更新:

2022年十大傑青結果已經塵埃落定,並於上周進行頒獎典禮。今年得獎人士有8位,當中包括劍擊及乒乓球奧運獎牌得主等4位為運動員,即整體佔比高達一半。眾所周知,有50年歷史的傑青選舉舉辦單位為JCI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是一個商界組織。除了4位運動員,今屆當選傑青還有2位醫生、2位分別來自政商和公共及社會服務界別。由此反映,商界對演藝、康體、文化、藝術界別,以及相關產業的重視。

香港首位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曾於奪金一刻激動大呼「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因為她曾於出席國際賽事時,被外國運動員冷嘲熱諷地揶揄為「垃圾」。時至今日,社會人士已經開始意識到運動可以帶來無限商機,而且特首李家超也大力鼓勵市民勤做運動,其中今年8月7日的全民運動日,16位重要官員分別在各區現身參與康體活動,昔日的「垃圾」今日也許前途、身價已經不同。

不過,礙於香港「特殊」的環境氣氛與生活節奏,每每要齊集整隊做運動並不容易,如果要在平民百姓中推動,並成為生活一部份,往往需配合香港的獨有環境與市民習慣。以下幾種運動及其相關產業,如果政策得宜,投資得當,甚有前或「錢」途:

東京奧運乒乓球女團銅牌得主蘇慧音(Minnie)是首位經SALSA獲科大取錄的運動員,剛於9月正式展開理學A組課程。

(1) 乒乓球

與其他球類相比,乒乓球佔地較少,而且去年東京奧運由李靜帶女團出戰歷史性贏得銅牌,傳承意義甚濃。把祖國的訓練系統在香港落地生根,使普通人也可打得一手好球,更能將運動融入生活,變成文化。

傅家俊即將在全英賽外圍賽亮相。(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2) 桌球

「波樓」於上世紀香港幾乎無處不在,但由於種種對桌球館牌照規則所限,正如「神奇小子」傅家俊所言,規定未滿16歲或身穿校服的青年不能在晚上8時至早上10時進入持牌桌球館的規例,是把桌球貼上「不良運動」標籤。若政府真心支持「桌球」成為有益運動,應該在政策上改良,而不是單單在紅館搞大師賽。

過去桌球室可能給人藏污納垢的感覺,但桌球並非不良活動;要禁,應該對正下藥,例如禁止在波樓飲酒、抽煙、賭博,而非禁止參與人的身份與其參與時間。如當局給予桌球「重生」的機會,相關的產業鏈包括教育、培訓與公開表演相信會活起來。

全港學界精英籃球賽:張振興對裘錦秋。(張倩儀攝)

(3) 籃球

講求團隊精神(team spirit)的籃球,本港幾乎每區、每間學校均有相關設施。純粹以消閒而言,半夜三更獨自一人都可以在燈火已滅的籃球場練習走籃、投籃,可見這是一項未必要成隊都可以進行的體育活動;出一身汗,練習眼界與身手,個人與團隊也可以。

2022香港霹靂舞代表隊選拔賽在奧海城舉行,單手撐地、頭轉、風車、背轉,每一下的舉手投足,途人看得目不轉睛。(葉詩敏攝)

(4) 霹靂舞(Breaking)

Breaking早前獲納入2024年巴黎奧運競賽。它從街頭產生而來,所以有街就可以跳街舞,因此這些「B boy」缺的從不是表演場地。香港的優勢在於人多而且密,隨時來個精彩的即席表演,馬上可以圍攏看熱鬧的人群,緣份到還可以Battle起來。今時今日還有機不離手的網民會把精彩片段放社交媒體推波助瀾,民間高手就此誕生。

還有甚麼建議?不妨在留言區討論一下,讓香港可以成為全民皆有自己喜歡的運動的城市。繁華鬧市也可以容下一大群有運動意識的健康人類。既然馬會投注站可以「總有一間喺左近」,相信與運動有關的場地、商店、生意亦可以遍地開花。有商機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

商機。

【經濟專欄】琪聞琪事.梁賀琪 June Leung|精英匯集團主席

作者介紹﹕八十年代末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翻譯系。投身教育界超過1/4世紀。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樂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國菜也好、街頭小吃也好;欣賞歐洲名牌,也愛土產國貨;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愛《紅樓夢》。性格有點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