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差要提防 這4類人或較易受騙|June Leung

撰文:梁賀琪
出版:更新:

經濟差,筆者身邊朋友不斷遇上騙局,很多身經百戰的生意人曉得靜靜遠離;有些中伏後大呼倒霉;但更多的是有苦自知,除了身邊密友,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受騙。全因被騙是一件「瘀事」,張揚出來自己也沒臉,於是大多數「老千」可以一次又一次「撈油水」;在一個圈子的聲名壞了,便跳進另外一個圈混下去。

眾所周知寂寞、同情心泛濫,以及貪婪的人都有較易成為被騙對象,但高級騙局的受害人卻超乎你想像,以下4類人便相當吸引老千:

(一)有知名度的人:

資本市場波雲詭譎,甚或涉及以億元計的重大利益。搭好一個「靚棚」必須要有人在前台唱戲,因此有知名度的人恰恰就可擔此「重任」。曾經歷短暫高峰,受過前呼後擁的人最難忍受人氣下滑的失落感。高級騙子最喜歡找這些人為自己站台,一來看準他們未必有豐富的營商經驗;二來即使將來「爆煲」,受害人率先找的當然是知名度高的那一位;三來,受過人追捧的人往往有點自戀,也有點自大,不肯輕易認錯,明眼人都見到此路不通了,他卻只聽到歡呼聲,往往身處險境而不自知。這些人到最終騙局被揭穿時,仍然堅信自己沒有受騙。所謂「老千計狀元才」,成功的老千肯定可以找到狀元給他站台。

(二)富二代:

曾經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前輩對自己的獨生子說:「你甚麼都可以做,反正財產十世也花不完,但就是不許做生意。」他知道兒子自幼錦衣玉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身邊酒肉朋友一大班,日子也過得愜意,加上今時今日又有家族基金等種種工具,只要沒有「我不想別人覺得我靠父蔭」情意結,以及「志大才疏」心病,實在可以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可惜,衣食足之後還想幹點大事的人實在太多,身邊日日有「呃飲呃食」的朋友其實已經很不錯,起碼有伴;最不幸是遇上天天把你捧上天,貌似足智多謀的「朋友」,天天找你談生意,這才要提高警覺。

(三)在疫情下心急想轉型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下百業蕭條,死守一門生意當然是坐以待斃,但太心急轉型,也就是最容易墮入圈套的人。儘管認為所有走近的人都是賊、寸步不行並不是辦法,惟太巨額投資風險高的陌生行業亦容易受騙。

(四)太信任法律文件及專業人士的人:

以為找專業團隊,簽妥密不透風的合約可保萬全嗎?錯了,別看太多電視劇,法庭不是可分青紅皂白的地方,走法律序程也相當昂貴,同時法律文件有很多不同的演繹方法,可見只要有足夠的「誘惑」,合約隨時可以「踢」。有多少人視「打官司」為日常,不介意告人也不介意被告;不介意惹官非,也想拖人入官非。合約是給守約的人看的;在老千手上,合約只「約人」,而不「約己」。經常說「這樣做絕對合法」的人,必須要提防。

大部分老千均不會認為自己是老千;老千的「工具」更加不知道自己是工具;被千的人也很難相信自己會被千。

經濟差,大家記緊把自己的銀包守穩,也必須要珍惜羽毛。

【經濟專欄】琪聞琪事梁賀琪 June Leung|精英匯集團主席

作者介紹﹕八十年代末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翻譯系。投身教育界超過1/4世紀。典型香港work-hard-play-hard一族。吃喝玩樂皆有要求,但不拘一格,法國菜也好、街頭小吃也好;欣賞歐洲名牌,也愛土產國貨;看Wuthering Heights看Netflix,亦愛《紅樓夢》。性格有點分裂,但矢志不渝做教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