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病逝|克強經濟學推動改革開放 「6億人月入1千」成熱話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國務院原總理李克強因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0月27日0時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歲。

李克強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之後更取得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碩士和博士。他擔任國務院總理前,曾任遼寧省委書記,當時面對國企改革和大量人員失業的難題,他鼓勵非國營經濟的發展,建造廉價住房,加之國家開發銀行對遼寧注資80億美元的扶植,到2007年李克強上調中央時,遼寧經濟情況好轉。

2008年已是政治局常委的李克強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經濟、食品安全、醫療等,其後更接替溫家寶,於2013年擔任國務院總理。

回顧李克強上任初期,中國經歷了2008年推出「四萬億計劃」,當時推出的十項措施包括加速興建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建設,令中國即使面對歐美等國身陷金融海嘯之際,2008年至2011年期間,經濟每年仍達約10%的增長。

2016年8月22日,李克強在江西省贛州章貢區棚戶區了解搬遷改造情況。(新華社)

不過他率領內閣班子履新後,選擇有別上一屆的政策路線,實行無大規模刺激計劃、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三大支柱,被時任英國巴克萊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稱為「克強經濟學」,核心是向市場放權讓利,國際投資者亦將這三點看作中國政府以金融改革為突破口,進行經濟改革,逐步市場開放。

李克強任內,面對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等難題,他多次對外堅持,指中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開放的大門只會愈開愈大。」,同時亦重申中國不搞「大水漫灌」超發貨幣。

除了「李克強經濟學」外,亦有「李克強看跌期權」( Li Keqiang put)。「看跌期權」是期貨交易術語,可說是投資者為自己購買的一道保險。

2013年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對美元顯著貶值,新興市場股市下跌,國債也遭到拋售,國際投資者希望中國經濟挺住,令一眾投行經理業績有一定的支持,BBC中文網當時一篇評論文章更指出,當年有機構估計中國經濟增長可能低於7%,即引起外資不安,李克強當時卻承諾經濟增長率不低於7.5%,「令外資多少感到一點安慰」,同時亦顯示,國際投資者信心不足的表現。

「克強指數」成國際分析中國經濟指標之一

至於另一樣影響國際的是「克強指數」,據《經濟學人》,2007年李克強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向美國駐華大使稱自己更喜歡通過「全省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去追蹤遼寧的經濟動向,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分。《經濟學人》依據上述三個指標,於2010年推出「克強指數」,用於評估中國GDP增長量,不少國際投行亦用作評估中國GDP增幅。

「6億人月入1千」 地攤經濟緩解疫情下失業潮

到近年,全球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經濟增長放慢,他於兩會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六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

李克強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中外關注,「6億人月入1千」之類訊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內地網民熱烈討論,尤其當時正是內地「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達標之年。

隨之而來是「地攤經濟」,李克強當時認為,路邊攤可緩解疫情下的失業潮,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發展至近年已轉化成「夜市經濟」,連海底撈亦進軍夜市擺攤,首創街邊賣火鍋。

今年3月,李克強卸任總理一職,在全場掌聲下交棒予李強,結束10年總理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