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那些年】吳輝揚x李嘉綸 高手砥礪 逼出224

撰文:李思詠
出版:更新:

1992年港深馬拉松,吳輝揚(吳師傅)跑出2小時24分51秒,是香港歷來最快華人馬拉松跑手。生鏽的獎盃,一邊盃耳都掉下來了,紀錄至今卻無人能破。
然後,我想到許多傳奇的名字。
於是,我找吳師傅幫忙,邀請一眾前輩出山對談,彼此細數香港長跑的前世今生。前人一步步跑出香港歷史,作為後輩,應當一點一滴去保育。
今天第一集,有幸請來年屆花甲的李嘉綸。1980年代尾至90年代初,吳、李最常代表香港出賽,那段拖住手過終點一起達亞運標準、代表香港參加世界賽、世界盃的歷史,帶點神奇,卻又真實;「Big幾馬拉松,我一個都未跑過,我跑嘅唔使畀錢,香港派我去邊就去邊」,嘉綸中氣十足的嗓子,還有吳師傅溫文的笑聲,在我耳邊響起。
「香港代表」4個字,是榮譽,更是動力。若然現今代表香港出賽的機會更多,「224」是否早已作古?

吳輝揚(左)與李嘉綸(右)是1990年代前後最頂尖華人跑手,經常代表香港出賽,聽着他倆手拖手過終點一起達亞運標準的往事,可說是男人的浪漫嗎?(黃寶瑩攝)
吳輝揚(左)與李嘉綸(右)馳騁於深圳馬拉松賽道。找回舊相,吳師傅即說:「嘉綸完美示範補水技巧。兩隻手剛好捏實杯口,扁扁的,方便一乾而盡。」(吳輝揚提供)

我們相約在畢架山花園對面的大窩坪,那是嘉綸跑了幾十年的地方。年輕時候,他這樣跑——

 

「有段日子,我每天由山下跑上來,差不多比賽速度,總之快跑25公里,當時黃業礎(另一位香港長跑前輩)剛好在山下上班。」

「後期就由深水埗跑去觀塘碼頭,坐船過西灣河再跑去筲箕灣上班;下班路線相同,但跑不夠,返回深水埗後再跑上山。」

除了深水埗至觀塘一帶,他每周還抽幾晚到灣仔運動場練速度和體能。每周里數曾達180公里以上。

 

「沒有這樣的耐力,任你如何衝圈,都跑不到速度,遑論比賽要有好成績。」嘉綸一針見血。

 

坐在旁邊的吳師傅連隨點頭。

吳師傅曾經請一個月假爭取奧運入場券,回想那段日子,他直言「辛苦到唔想出門口練跑」。(黃寶瑩攝)

「當年我特地請一個月假專心訓練,爭取巴塞隆拿奧運入場券。那個月真的度日如年。早上兩小時長課,晚上再跑個多小時另加體能訓練,這是最舒服一課,有時候早上衝18個1公里,再加12個200米和體能,練到四肢無力,連飯都不願吃,睡個午覺又要出門練習,日日如是。我差不多每天走一個全馬;這種生活,不易捱。」訴說廿多年前的往事,吳師傅依然咬牙切齒,就像剛剛衝完18個1公里般辛苦。

 

「你們以前算是『爭崩頭』嗎?」我問。

 

「冇話爭唔爭,總之跑到2小時40分內,就好有機會代表香港。」嘉綸說。

 

於是,前輩們沒少走1公里。

1989年台北馬拉松,李嘉綸(左)與吳輝揚(右)攜手突破2小時30分大關,中間一人是香港「長跑天后」伍麗珠。(吳輝揚提供)

為齊奪亞運資格 拖手過終點

 

1980年代,不少海外比賽都邀請香港派隊參加,譬如台北、新加坡、馬來西亞、澳門等,港隊選代表要計排名。吳師傅第一次代表香港參賽,是1985年的檳城馬拉松,嘉綸則是86年3月的台北馬拉松。「當你代表了第1次,就想有第2次、第3次,總之一年都想最少代表香港一次。」嘉綸曾經一年代表香港跑6個馬拉松,吳師傅也曾在8個月內5戰42.195公里,吳師傅說:「總之不斷有比賽,沒一絲喘息機會。」

 

90年代前後是他倆的高峰。1989年,吳師傅和嘉綸一起衝破2小時30分大關,之後又在澳門達到北京亞運標準。「那場比賽真的好辛苦,未上澳氹大橋,鍾人貴已過頭,我們一直頂住,跑到美麗華,整個人都乾了,但都要頂,因為我們知道可以去亞運」,27年前的往事,吳師傅依然難忘,但最可貴是他與嘉綸拖住手過終點——「兩人都達標,無分前後,要派代表就派兩個,當時我們還會想到這一點」,嘉綸中氣十足,是識英雄重英雄的氣概。


【路線分享·有片】環繞青衣 聽聽錢叔的《青山是個好地方》

【路線分享·有片】西灣河的秘密花園

【路線分享·有片】石硤尾3K 走在平民與富裕間

 

看看吳輝揚身後,竟有許多車輛駛於賽道上,吳師傅在這場比賽因為要避車,曾經滑倒。(吳輝揚提供)
1990年北京亞運,吳輝揚(左一)與李嘉綸(右一)攜手達標參賽,其他香港田徑好手包括李春妮(左二)、謝秉善(中)和香港女子100米紀錄保持者陳秀英(右二)。(吳輝揚提供)

出外比賽對兩位前輩而言,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像嘉綸曾經每天快跑25公里,就是參考一名意大利跑手的訓練;吳師傅在世界賽見到前世績保持者、阿爾及利亞的莫西尼(Noureddine Morceli),便觀摩人家如何練,「賽前幾天還衝400米,才50幾秒,如箭般飆過」,「不出外,只困在自己的世界,如何開拓眼界?那時香港對手多,嘉綸跑到2小時30,我怎可能還跑34?我們都默默耕耘,分析自身不足,再想方法進步」。

伍麗珠(左起)、吳輝揚和李嘉綸堪稱香港馬拉松鐵三角,這次代表香港參加1989年世界盃,在大會海報前留影。(吳輝揚提供)
李嘉綸自2011年後已不再掛號碼布作賽,但至今每周里數仍超過100公里。「我尋日先陪學生跑完36公里,冇咩啫。」年屆花甲的他,老而彌堅。(黃寶瑩攝)

那麼,「香港代表」4個字,份量多重?

 

嘉綸的聲線響徹跑道:「許多人問我,跑過六大的哪幾個比賽。我一個都沒跑過,我跑的全部不用付費,香港派我去哪就去哪。『惡頂』的我都去,有時3星期前才收到通知,因為我平時天天高里數,所以不用針對備戰,隨時起行。」

 

吳師傅沉思,吁一口氣。「『香港代表』,是個頗重的包袱,不過也是動力。既然不是人人有能力代表香港,那麼我怎可能不去珍惜?沒想過以後,總之眼前可以爭,就爭。」

【跑手接龍6】名師跑手.桃李滿門 退而不休

【跑手接龍5】秤上跑手‧忙碌非藉口 跑出生活平衡點

【跑手接龍4】天空跑手‧沒有強健體魄 怎能拯救生命

吳輝揚開班授徒,跑會有聲有色,「人人練跑白紙一張,我只想將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大家少走冤枉路。」(黃寶瑩攝)

吳師傅說的,正是當時香港長跑的氛圍。既有一群啹喀兵和外籍跑手領導群雄,華人則極力追趕,反正跑進2小時30分內,就有機會代表香港。是以,長跑於吳師傅與嘉綸,不止是生活,更入了血——10號風球、橫風橫雨,嘉綸照樣訓練,跑巴士站、停車場,總之「唔跑唔舒服」;吳師傅的生活則只有跑步、上班、吃飯和休息,同事睇戲、BBQ,甚少預他一份。「要犧牲囉,連請飲都都唔敢請我哋呀﹗」嘉綸感同身受。

不要為失敗找理由

 

聽着吳師傅與嘉綸細數往事,這個他溫文爾雅,那個他豪言壯語,一言一語間,彷彿時光倒流,把我帶回廿多年前,感受跑道上兩人你追我趕——

 

「成功一定有方法,但一定不要為失敗找理由。一帆風順的人生,好極有限,跌過、痛過、傷過,被人打擊,然後再練到咬牙切齒,不斷向上爬。我告訴你,我天天跑25公里,跑到夜晚發噩夢!」

 

「224,不止我跑出來,沒有一眾高手逼我,大家互相切磋,我一定不會虐待自己。不過,就算自己跑到香港第1,但一出外比賽,跟對手一拚,差了一大截。這個世界,天外有天。」

 

前輩受言,終身受教。成敗不足以論英雄,因為長跑既求勝負,更看人生。

1992年港深馬拉松,吳輝揚跑出2小時24分51秒的香港最快華人馬拉松紀錄。獎盃生了鏽,一邊盃耳都掉下來,紀錄至今卻無人能破。(黃寶瑩攝)
吳輝揚(左)與李嘉綸(右)一步步跑出香港長跑歷史,作為後輩,自當保育。(黃寶瑩攝)

馬拉松訓練的法則是……

馬拉松沒有一步登天。賽前幾星期、一個月才上里數,怎樣適應感覺?你跑35K,都要消化。我們以前長年累月走長,才浸出成績來。
吳輝揚
來來去去,就是「要練」兩個字。沒比賽的日子,我一樣走32K、35K,不是賽前幾星期才上高里數。總之一定里數先行,沒耐力,根本沒辦法走速度。
李嘉綸

你欣賞對方什麼?

嘉綸一有閒暇就幫自己按摩、拉筋,非常佩服他的養生之道。最記得1990年亞運後,他說要專項越野跑,就講就做,而且一跑就有獎。30多年來,他從無間斷地刻苦訓練,鬥心超強,每當我覺得自己過得舒服時,就想起他來鞭策自己。
吳輝揚
我欣賞吳師傅願意犧牲。為了爭取奧運入場券,他請一個月假,我就做不到了,自問沒他的專注。再者,我是那種一認為「唔得」就不去嘗試的人,所以奧運標準我是想都沒想的。
李嘉綸

如果你今日跑馬拉松……

220減年齡,最大心跳有數得計,老了……而且已經沒有爭勝心,當然,我對長跑興趣不減。
吳輝揚
如果我今日還跑到3小時內,已經好開心。老了,不行,我現在跑5分鐘一公里最舒服。
李嘉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