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嬰兒|BB膚嫩易濕疹 中醫教外服內用兩療法 附6大預防要點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初生嬰兒的皮膚特別嫩,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發紅腫、痕癢等皮膚類問題。 若處理不當,甚至可能會演變為濕疹,是不少新手父母十分頭痛的問題。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嬰兒皮膚疾病,通常在嬰兒6至15個月大的時候出現,目前醫學上濕疹的原因尚不明確,但大致可歸納出三個與濕疹高度相關的原因,包括: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遺傳及免疫失衡。

相關文章:濕疹|症狀不只發癢紅腫起疹!8種常見濕疹類型 教你4妙招改善

+12

中醫認為,嬰兒濕疹可分為內、外兩方面引起:

內因:嬰兒先天體質偏虛,氣血不足,陰性盛,所以抵抗外邪的能力較弱。

外因:外感風寒,或外表不清所致。 由於嬰兒皮膚幼嫩,防禦能力低,容易被濕寒邪侵襲,從皮膚表層運行於身,阻礙正常運行,影響氣血運行,導致濕毒發作,表現為各種皮炎症狀。

對於嬰兒濕疹,中醫通過辨證分型,加以清理濕毒,調理氣血,提高體質,以治療濕疹。濕疹的症狀通常包括:

紅色的丘疹

通常呈現為小的、紅色的丘疹,可能會有發炎的痕跡。

發癢

嬰兒可能會因皮膚發癢而不斷搔抓,這可能會導致皮膚的感染和破皮。

疼痛

嬰兒的皮膚可能會因為濕疹而疼痛。

中醫對濕疹的治療方法

濕疹病因複雜,既可以出現在全身多個地方,又有急性發作、慢性濕疹的分別,每個情況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不同階段的濕疹:

急性濕疹: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皮損開始為瀰漫性潮紅,有大小不等的丘疹、小水泡出現,常因過度抓癢導致破皮,讓病況更嚴重。

亞急性濕疹:介於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之間的階段,皮疹以丘疹、結痂、麟屑為主,最明顯可以看到「脫屑」現象。

慢性濕疹:因急性、亞急性反復發作,出現慢性炎症,導致皮膚增生、變厚。

中醫指,廣東人具有濕重,脾虛,陰血不足,血瘀的特點,可使用針對嶺南地區體質的濕疹經驗方皮膚解毒湯,作為基本方,根據體質加減使用,於香港人的濕疹中運用亦有良好效果。 藥方包含烏梅,莪術,土茯苓,紫草,紫蘇葉,防風,徐長卿,甘草等中藥。

外用中藥

除了針對體質內服中藥外,中藥外用都可以幫助濕疹患者改善症狀,在此推薦一個比較簡單的中藥溻漬方。

黃柏甘草溻漬方

材料: 黃柏、生甘草、地膚子各20克

製法:將材料加入6碗水,中火煮45分鐘。完成後待藥液溫度降至低於30°,用4-8層紗布蘸藥液,擰至半乾貼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15分鐘即可。每劑藥可翻煎一次連續浸2天。

中醫推介小童有一款食療可舒緩。

兒童濕疹食療

大多數兒童的濕疹從出生後2個月開始發病,蔓延到兒童時期,約70%的兒童濕疹到青春期會改善。 在中醫傳統書籍中便有「奶癬」的記載,對應西醫的嬰兒濕疹,皮損多發自顏面以及四肢肘窩腘窩。 中醫認為本病與「風,濕,毒」有關,嬰兒期以風邪為主,皮損可發生在身體各處,頭面四肢為主,顏色潮紅,伴有少量滲出,治療上需要消風清熱,利濕解毒,用消風散加減治療。 兒童期以濕毒為主,皮疹多發於頸背,四肢內側,皮損見紅皰,滲出較多。治療適宜清利濕熱,涼血解毒,用萆薢滲濕湯加減治療。

濕疹食療:祛濕健脾粥

材料:土茯苓15克,生薏米15克,山藥10克,紫蘇葉10克,粳米20克。

製作方法:以上諸藥及粳米洗淨後,用文火煲煮1小時,紫蘇葉最後5分鐘下。

功效:健脾除濕解毒。

適合:急慢性濕疹,成人兒童均可

預防勝於治療 緊記預防6大要點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雖然濕疹算不上大病,我相信御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那就要緊記嬰兒預防濕疹6大要點:

1. 提高嬰兒體質,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量,優質蛋白質及鐵質攝取足够。

2.使用清潔且不含香料的沐浴產品,避免使用含有香料和化學成分的沐浴產品,因為它們可能會刺激嬰兒的皮膚。

3. 保持嬰兒皮膚乾爽,經常更換及清洗衣物,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濕氣。

4. 適當曬太陽,增進皮膚代謝,提高免疫力。但須注意防曬。

5. 保持良好的室內環境,通風透光,避免濕度過高,以減少病毒、細菌滋生。

6. 餵食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橙、柑橘、紅椒、芹菜等,以增強皮膚免疫力。

【延伸閱讀,更多兒童健康建議】

濕疹戒口|小朋友轉季易起濕疹皮膚痕癢 中醫建議呢8樣食物要戒

+4

本文章僅提供資訊,並非專業的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若家中嬰兒患上濕疹或出現其他皮膚問題,請立即求醫以獲取專業的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