捱夜後點回電?醫生教通宵後別做這事 揭1招更有效:20分鐘就夠

撰文:明洞Mandu
出版:更新:

不少年輕人都試過玩通宵,或者因工作捱夜的經驗。不論甚麼原因捱夜,有證據顯示睡眠不足的人炎症指數會較高,醫生更直指捱夜後即使第二晚狂補眠,也未必有大幫助!那麼究竟捱通宵後要如何做,才對減低對身體的傷害呢?

長假期不少人夜夜笙歌,直到上班前一晚才「修心養性」(《鄰家花美男》劇照)

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研究超過2,100位自認為睡眠不足的成年人,使用「C反應蛋白(CRP)」作為身體炎症指標,發現經常坐着的人,其體內發炎指數較高。想有效降低身體炎症,可做大約2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如快走、踩單車、跳繩等。同樣道理,一整晚沒睡身體已處於發炎狀態,所以同一招都有效可舒緩不適。

做運動雖然有用,但黃軒醫師強調千萬不要通宵完立即進行高強度訓練(《舉重妖精金福珠》劇照)

做運動雖然有用,但不代表不用睡,更不是捱夜後的「免死金牌」,黃軒醫師強調千萬不要通宵完立即進行高強度訓練,「你熬了一夜沒睡,心血管系統早已進入高壓狀態,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交感神經暴走。這時若突然衝去健身房拼命舉鐵、狂跑步,不是健康,是玩命!」如果真的一整晚沒睡覺,他建議可以跟隨以下3個步驟,調整身心狀態:

【1】先補眠

整晚沒睡當然要先補眠,黃軒醫師表示不用睡太久,「哪怕只是20分鐘的午覺,都能讓你恢復一點點神智與體力。」

(P2)稍為回復精神後,可以選擇一款中等強度運動,做20分鐘最好(《請輸入檢索詞WWW》劇照)

【2】選擇中等強度活動

稍為回復精神後,可以選擇一款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瑜伽、有氧操、跳繩或踩健身單車等。做20分鐘最好,理想運動強度是身體出汗、呼吸微喘但仍能說話,不需太拼命。超過這時間的話抗發炎效果不會再顯著提升。

醫師推薦中等強度運動:

【1】快走(每小時約5~6公里)

【2】踩單車(平地每小時16~19公里)

【3】有氧舞蹈(如Zumba初階)

【4】跳繩(節奏穩定、不需爆發力)

【5】慢跑(每小時約6~8公里)

【6】游泳(輕鬆持續的自由式或蛙式)

【7】健身操(不含高強度爆發動作)

【8】爬樓梯(約10~15分鐘)

【9】羽毛球、乒乓球

【10】園藝活動(如翻土鋤草30分鐘以上)

【11】動態瑜伽(如Vinyasa)

【12】健走登山(非陡坡)

【3】避免整天躺着耍廢

「完全不動」不代表是真正休息,其實這樣反而會讓發炎毒素堆積,更會影響心情,情緒更低落。哪怕只是站起來伸個懶腰,在家踩踩踏板,身體都會感覺好一點。

「完全不動」不代表是真正休息,反而會讓發炎毒素堆積,更會影響心情(《給我一點耍廢的勇氣》劇照)

黃軒醫師最後也再次提醒,熬夜「爆肝」不能成為習慣,常見壞處包括免疫力下降、增加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的風險、影響情緒等,世界衛生組織(WHO)亦表示睡眠不足是現代慢性病的重大元凶之一。都市人生活繁忙難免熬夜,除了第二日用以上3個步驟舒緩,醫師也強調真正解決身體不適的方法是「培養良好的作息和睡眠習慣」,一定比事後補救來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