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無功課 研究指學生自評能力升 小三生:自己揀做喜歡嘅事

撰文:何潔泓
出版:更新:

談到聖誕節的自主學習活動,小學三年級生鴻愷說:「我今年聖誕節想帶ukulele去報佳音。」他又解釋,「自主學習是可以自己選擇去做喜歡的事。」
鴻愷媽媽表示,自從學校連續兩年在復活節推行「長假期無功課」計劃後,兒子學懂了自主學習,自行訂立目標和安排如何實踐,帶動他在往後的長假期如聖誕節,也會自行安排想做的活動。
2017至2018年,6間小學於復活假試行「長假期無功課」計劃,學生可以自行活動,例如花式足球、跳舞等。鴻愷媽媽回憶,那段時間沒功課做,鴻愷回家會說:「我假期不用做功課,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於是兒子第一年選擇了打乒乓球、第二年自行安排畫畫冊。鴻愷解釋,由於他小一時選擇了小二的運動專項為打乒乓球,因此選擇於長假期訓練;第二年選擇畫畫冊則是因為自己的美術科成績不好。首年復活假,鴻愷向媽媽表示要買乒乓球板、預約室內乒乓球場,主動告訴媽媽要預備什麼。媽媽感到愕然,「為何小學一年級生,會懂得自行計劃要做的事?他帶動整個家庭一起去做,其實是很開心的。」
「長假期無功課」計劃後,研究指參與學生的自評學術能力有所上升。是次研究機構為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和浸會大學,2017年有2間學校參加了是次計劃;2018年增至4間;2019年的學校數目未定,但已有10多間學校表示有興趣加入。2018年,4所小學共有1425名學生參與計劃,參與組別包括實驗組(無功課)及參照組(有功課),分別為806名及619名學生。結果發現,學生的自評學術能力有所提升,首次參與學生由3.35分升至3.46分;再次參與學生由3.14分升至3.41分;參照組則無顯著前後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