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果嶺興衰見證香港發展 《在地餐桌小旅行》作者:不記下便沒了

撰文:愛Pepe三千
出版:更新:

【那些本土味#14】黃可衡(Sandy)打滾職場十多年,繁忙工作背後,於2015年開設Facebook專頁「在地餐桌小旅行」,更在2021年將以前的訪問結集成書,出版了同名新書,全因想記下一些有價值的故事。Sandy早前帶記者走訪了茶果嶺——一個啟蒙了她寫作生涯的地方,談及她寫作之路的緣起與堅持,以及茶果嶺的興衰歷史。

《在地‧餐桌‧小旅行》作者黃可衡(Sandy)談及自己展開寫作的緣起,正是在茶果嶺。(黃寶瑩攝)

緣分讓她認識了茶果嶺

形容自己是害羞之人的Sandy,並不擅長與陌生人打開話匣子,但因為一次在Cafe舉辦關於茶果嶺的展覽,令她收到鄰舍輔導會茶果嶺中心社工的聯絡。透過社工的介紹,Sandy認識了全港唯一一個馴獸師蕭國威(威哥),後來亦在威哥的帶領下,認識了茶果嶺各位大大小小的人物,拼湊出筆下舊時的茶果嶺。

【9個地方帶你認識當年的茶果嶺】👇👇👇

+15

茶果嶺與石礦場

茶果嶺因石礦場成村,早在200年前左右起有人居住。茶果嶺曾經是出產花崗岩的重地,這些石材除了成為前立法會大樓、中銀總行的建築來源,亦出口到廣州及日本等地,見證了本港採石業最興盛的時期。Sandy表示,雖然香港現時由金融和地產業主導,但其實香港曾經因「Made in Hong Kong」而風光,多年前的礦石出口就是例子之一。

不過隨著採石業的沒落,茶果嶺由曾有逾兩萬居民的村落,變成只剩不足一千人的寧靜小區。她的沒落,某程度就是香港的縮影。Sandy形容茶果嶺是個安於本分的地方,由採石業高峰時繁榮的社區,到現在採石業沒落後,轉為民生主導的小區。即使舊時的風光不再,茶果嶺卻謹守住讓香港人假日到訪的好地方。

+2

堅持以文字記錄故事

茶果嶺可算是啟蒙她的地方,因為Sandy第一次人訪就發生在茶果嶺,而威哥就是她的首位受訪者。威哥的健談,讓Sandy想了解更多故事。接觸越多的人,讓Sandy更清楚自己的想法,亦繼續堅持到今日。但5年後再走訪茶果嶺,這位老朋友已經去世了。得知威哥已經不在人世,Sandy亦很感觸:「原本約定了在威哥家中的天台搞活動,但現在已經再無機會了。」

看著茶果嶺不再的人事物,Sandy都覺唏噓:「看見茶果嶺的轉變,第一下都覺得唏噓,但後來就覺得出書其實是值得的,原來有些事不寫下、記下就沒有了,這亦令我堅持在工餘時間繼續採訪寫作。」

訪問時聽到茶果嶺街坊講,茶果嶺已準備清拆,預計2025年就要搬走,因此以後關於茶果嶺的故事和歷史,只能透過文字重溫……

【《在地‧餐桌‧小旅行》新書資訊】
作者:黃可衡
出版:非凡出版
定價:$88

想知更多有助放鬆心情嘅香港好去處,例如離島、沙灘、單車、郊遊路線,click 入專頁睇更多推介!👉👉香港好去處|假日郊遊、離島放空、單車路線、食玩打卡|不斷更新

🤣🤣🤣 同場加映:00後未見過酒樓推點心車嘲似截的士 食飯9句說話暴露年齡差異 🤣🤣🤣

有網民早前在網上討論區分享與00後去飲茶,但一班00後居然笑酒樓侍應托住一盤煎堆、春卷等叫賣及推點心車等情況。大家對飲食文化的認知都有所不同,《香港01》飲食記者精選9句與食有關的說話,全部能看出大家與00後有年代差 👇👇

+6

有一個關於冷麵的都市傳聞真的只有90後才知道,立即點擊全文睇睇是什麼 👉👉00後未見過酒樓推點心車嘲似截的士 食飯9句說話暴露年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