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博會5.23-5.27登場 展示超12萬件文化產品 3D金龍最搶眼

撰文:林芷瑩 孫聖然
出版:更新:

5月23日至27日,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深圳文博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共有8個大展館,另全市各區共設52個分會場。
展會期間,將舉辦各類重大項目洽談、拍賣和交易活動,超過12萬件文化產品和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將在現場展示。

本屆深圳文博會16號館圍繞「創想無界·相融共生」的主題,聚焦藝術、設計與教育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文創產業教育發展館(GBACE)展館共設6個範疇,包括推廣中華文化、教育支援服務、公益教育、文創數字化與服務、大灣區城市文創合作、大灣區文創設計。

「賞國潮 識國風」學界設計比賽設計大獎作品亦在文博會上展出。據介紹,比賽由創意教育協會(ACE)主辦、香港教育局和國博衍藝(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創品牌)合辦,旨在向香港本地中學介紹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博)館藏文物,並以此為靈感創作文創產品。10名得獎者將於香港參與設計實習,使其作品有機會開發成為國博衍藝的文創產品,於國博銷售。

另據《GDToday》報道,在文博會上,文創中國產品受到熱捧。其中,3D打印中國龍吸引眾多中外「粉絲」,有外國男孩捧起金龍愛不釋手。

文創中國展區展商馮子洲介绍,「金龍」是3D打印的關節龍,採用光敏樹脂材質,打印工藝非常複雜,需要先建模再打印。打印週期比較長,打印一條「金龍」需要3天時間。

另外,汕頭館展位上演了一場賽博(Cyber)英歌舞。據介紹,這些由機械人「演繹」梁山泊好漢的每個節點都踩准了英歌舞節奏,與真人無異。其中,機械人「宋江」打鼓,讓大家都忍不住紛紛拍照。

有關負責人介紹,用機械人來演繹英歌舞,可以通過將科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中小學生學習編程的同時,了解到英歌舞所包含的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