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跌出十大 運流局:另一機構統計料有第十位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航運界研究機構Alphaliner昨日(17日)發表數據指,2023年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跌至11位,按年跌1位,是史上首次跌出十大。

運輸及物流局今日(18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估計另一機構Lloyd’s List的調查方法之下,2023年香港吞吐量雖然下跌1位,但仍在第十位,又稱不應單單以吞吐量去量度,強調香港的綜合實力全面。

Alphaliner公布2023年全球港口貨櫃吞吐量排名,香港跌至第11位,按年減少14.1%,以5年計下跌21.6%。

香港按年跌幅14.1% 首15港口最大

Alphaliner昨日發表調查指,2023年港口吞吐量以上海稱冠,按年增長3.9%,其他在十大的中國城市有第三位的寧波/舟山、第四位的青島、第五位的深圳、第六位的廣州,和第八位的天津。而新加坡則排第二位,釡山第八位,洛杉磯/長灘港排第九位,第十位則是杜拜/傑貝阿里。

而當中增長最大的是青島,按年增長16.9%,洛杉磯/長灘港下跌12.6%,香港跌幅更達14.1%,是首15大港口之中最大跌幅。

對比疫情前2019年 更大跌21.6%

若以5年計算,即2023年與疫情前的2019年比較,青島港增長42.8%,而香港則大跌21.6%,亦是跌幅最大港口,更是首15大港口之中唯一有雙位數字跌幅。鄰近港口之中,廣州同期增長7.8%,深圳更增長16%。距離稍遠、今年排第14位的廈門,5年增長亦有12.8%。

8號貨櫃碼頭。(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運輸及物流局:一向採用Lloyd’s List排名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局方一向引用另一機構Lloyd’s List的排名,指2022年香港在Lloyd’s List排第九位,共處理1,669萬個標準箱。雖然有港口未公布數據,但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23年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有1,440萬個標準箱,以此計算,局方估計香港在Lloyd’s List的2023年排行之中會是第十位,較2022年下跌1位。

至於Alphaliner的統計,運輸及物流局指不同機構的計算方法有差異,Alphaliner將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合併計算,在2022年排第九位,同年香港為第十位。

引用多項數據 強調香港具競爭力

運輸及物流局說,根據《2023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香港排名全球第四位,反映本港的航運綜合實力,具備理想的港口條件、優質的航運服務業群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

局方又引用上海航運交易所的資料,2023年遠洋國際貨櫃船在香港港口停留的平均時間為0.95天,遠低於世界前20大貨櫃港口的平均值1.85天,顯示香港港口的高效處理能力。

此外,2020年,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通過《BIMCO法律和仲裁條款2020》,將香港列為四個指定仲裁地之一,與倫敦、紐約和新加坡看齊,局方指反映香港在海事爭議解決方面的國際地位。

再加上香港的船舶註冊以總噸位計是全球第四位,運流局說,香港港口的實力綜合而全面,不應單單以吞吐量排名去量度。

對於社會關注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下跌趨勢,運流局強調更應抓緊時機繼續鞏固及發展香港港口的優勢,又指去年年底推出了《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為海運港口發展注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