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8次極地考察科學家:難忘疫下考察 冀港科研人員參與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內地第一艘首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周一(8日)起訪港五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中國極地研究所) 高級工程師、參加過8次南北極考察的羅光富到中大分享考察體驗,最難忘2021年新冠疫情時,克服各種困難到南極給組員補給物資,亦因此收集到當時南極的數據,令連續觀察數據沒有因疫情而斷掉。

+4

疫下進行南極考察 只有一次補給機會

參與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的科學家羅光富今日(10日)到中文大學出席講座,與中大學生分享在南北極考察的經驗。

羅光富說,2021年疫情時不確定能否進行南極考察,但當時約有20位隊員在考察站入面長期駐守,他們的物資並不足夠他們再使用一年,「收到任務,克服困難也要給這兩個考察站約20位隊員補給。」最終100多位研究員在只有一次補給機會下完成任務。他提到,正因為當時堅持進行南極考察,令連續觀察數據沒有因此而斷掉。

感到中國極地科考實力正不斷提升

參與南北極考察工作十年,羅光富表示,其中感到十分重要時刻是「雪龍2」號啟航,以及科學家使用數據得出南極冰蓋大約起源於約3,400萬年前。他指,參與南北極考察工作十年,令他感受到中國極地科考實力正不斷提升,未來亦會繼續進行極地研究。

他指船上除了有海洋研究員外,亦有氣象預報員、工程師、飛行員、醫生等,甚至廚師,期望未來會在船上看見香港人的面孔。羅光富表示,除了港人直接參與外,未來亦期望把不同樣本送香港實驗室進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MoCC學人鍾芯豫去年亦跟隨非牟利組織到南極進行考察,她分享說,當時進行南極考察的隊員來自不同專業,有畫家、音樂家等,可見並非科學家才可到南極進行考察,對氣候變化議題有關心人士可以使用不同媒介向世界傳達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