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復康巴電話預約遭拒增一倍 也有極端1人乘車12人陪坐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審計署發表最新一份審計報告,內容涵蓋復康巴士服務,其中就電話預約服務,署方發現在近五年,服務接獲的用車要求增加28%,同期拒絕用車要求次數則急增102%至2.1萬次,而該段時間的平日平均有9至42架車輛處於備用狀態。

此外,由於電話預約服務現時未就陪同者人數設限,署方發現有部份極端個案,曾出現一人乘車、12人陪同的情況。署方建議運輸署就上述情況,要求營運商提高車輛使用率,以應對需求,並檢討是否需要就陪同者人數設上限。

審計署發表最新一份審計報告,內容涵蓋復康巴士服務。(資料圖片)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內容涵蓋復康巴士服務。現有復康巴士服務主要分三類,包括固定路線服務、電話預約服務和穿梭服務。前兩項服務現由營運商A營運,在2022/23年度獲得1.12億元資助額;而穿梭服務則由營運商B提供,同一年度所獲資助額為1,300萬元。

審計報告指出,就電話預約服務,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接獲的用車要求由13.6萬次,增加28%,至17.5萬次;然而,拒絕用車要求的次數也由1.1萬次,增加102%,至2.1萬次,而該段時間的平日平均有9至42架車輛處於備用狀態,建議運輸署要求營運商提高車輛使用率,以應對需求。

據2023年1月至9月的記錄,27807次已完成的「大組(即5人或以上)的乘客預約中,有6,976次、即約25%預約,最後只有4名或以下乘客,當中30%更只有1至2人乘車。營運商曾稱已設處理機制,惟因人手不足而未能施行。

此外,署方也指出,電話預約服務現時未就陪同者人數設限,在2023年1月至9月的記錄中,在88852次用車要求中,有2201次、即2%,每名使用者有最少三名陪同者,其中338次每名使用者更有五名或以上陪同者。而在其中三宗極端個案中,更出現過一名使用者、12名陪同者的情況。

署方建議運輸署就上述情況,要求營運商調查「大組」預約乘客數目有落差的情況,並檢討是否需要就陪同者人數設上限。

至於固定路線服務,審計報告指出,在2023年有121條路線,雖較2019年的106條增加14%,惟每月平均用戶人數則較2019年的1409名,下跌9%至1283名。而每條路線實際平均乘客人次也有下跌,由2019年的4139人次,減少30%至2023年的2912人次。

同時,審計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9月30日,在固定路線服務輪候名單上有98名申請人(包括陪同者),其中8人已輪候逾一年,最長輪候時間為22.7個月。

審計署也引述相關營運商稱,如用戶連續兩個月每周乘車次數少於獲安排次數一半,而無合理解釋,便會跟進該用戶情況。

惟署方發現,於2023年9月至11月的乘車記錄中,有154名用戶連續三個月每周乘車次數少於獲安排次數一半,惟沒有文件顯示營運商曾作妥善跟進。在上述三個月的記錄中,也有17名用戶連續三個月未有乘車,當中7名未有文件顯示營運商曾作妥善跟進。

署方建議,運輸署要密切監察固定路線服務營運情況,並要求營運商檢視現行路線編訂,並向未達用車次數要求的用戶作出跟進。

12條醫院路線有3條平均每次車程乘客人次少於1

就穿梭服務,署方發現2023年12條醫院路線中,有3條平均每次車程乘客人次少於1,且80%或以上車程沒有乘客;而需要預約的五條旅遊路線,在2023年提供195次服務,其中72%均為大嶼山線服務,遠高於其他四條路線。

署方則建議運輸署,要求營運商加快完成就載客量低的醫院路線進行服務表現檢討,並制訂改善措施,亦要採取措施提高使用率偏低的旅遊路線。

復康會回應指,有定期檢討服務,包括檢討現有服務的行走路線、審視電話預約服務的安排等,並會跟據檢討內容落實相應措施,以改善輪候時間過長、提升復康巴士車隊的使用等情況。復康會將與政府部門、服務使用者及各界持份者溝通,以照顧行動不便人士和長者的出行需要為大前提,持續優化並提升本會的服務質素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