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殤紀念日|女孩保遺物悼工傷亡父 蕭倩文:存思念才有動力向前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女孩的爸爸工業意外離世,當爸爸的床褥被棄置,她獨力將這張床褥從垃圾房重新帶回家,並叮囑媽媽不要再掉棄爸爸的物品,「原來小朋友有些位置是很執著、很堅持,對於生死、或者怎樣掛念一個人,跟我們大人的看法不同,所以應該要給小朋友一點空間。」

在工權會工作15年,總幹事蕭倩文陪伴過不少工傷家庭面對喪親之痛,亦經歷母親、上司的死亡,關於生死,她坦言近年思考漸多,樂意跟工傷家庭的、以至自己兩個女兒談論死亡。

她也提到,遇過有人致電問及30年前的工業意外,只為尋找爸爸當年逝世真相,當家人離逝已成事實,她不建議對孩子隱暪實情,也鼓勵家屬協助孩子找方法思念逝者,藉以慢慢走出哀傷,繼續好好過活:「人走了、離開了,無法再相處、無法再陪伴,我們只有盼望,繼續保存我們的思念,我們才有向前走的動力。」

蕭倩文指,孩子面對死亡,有自己一套方式,或與大人看法不同,應留予孩子一些空間。(廖雁雄攝)

工傷影響的還有那個家 孩子好像沒甚麼只是他們不懂表達

「一個家人突然離開,對小朋友的打擊、影響是很大,雖然有時候他們不會說出來,你看到小朋友好像如常生活一樣,可能有短時間不開心,但大部份(時間)好像是沒甚麼,只不過他們不懂表達。」

小三女孩將工業意外離世父親被棄置床褥從垃圾房拖回家

蕭倩文說,最近分享時,經常會提到一位就讀小三的女孩,她的爸爸因為工業意外離世,當媽媽將爸爸的床褥棄置,她將這張床褥從垃圾房拖回家,還叮囑媽媽不要再掉棄爸爸的物品。關乎爸爸那場工業意外的案件開庭,女孩也會靜靜地在法庭內聽審。

蕭倩文:孩子面對死亡有自己一套方式

「我們大人常常都會覺得暏物思人,在那個環境聯想起不開心的事,於是我們要麼搬屋、要麼清屋,把東西都撿走, 但原來在小朋友的世界裡面,他是想保留這些東西,就等於保留跟爸爸相處的那些時刻,那些回憶還在。」

這個女孩令蕭倩文驚嘆,孩子面對死亡,有自己一套方式,「原來小朋友有些位置是很執著、很堅持,對於生死、或者怎樣掛念一個人,跟我們大人的看法不同,所以應該要給小朋友一點空間。」

蕭倩文近年關於生死的思考漸多,也樂意跟工傷家庭的孩子談論死亡。(廖雁雄攝)

日常工作中經常接觸到死亡,加上經歷母親、上司的死亡,蕭倩文坦言,近年關於生死的思考漸多,也樂意跟工傷家庭的孩子談論死亡。

安達臣道天秤倒塌事故 死者太太後因癌離世 蕭倩文赴柳州送別

前年發生的安達臣道天秤倒塌事故,其中一位死者許文明的太太蔣惠,去年10月因癌病逝世。今年4月,蕭倩文去了一趟柳州,與蔣惠兩個女兒及其他家人一起送蔣惠到故鄉入土為安。

孤雛念父母只會哭 在他們來說最直接方式的思念

前往柳州期間,蕭倩文問蔣惠的大女兒想念父母時會做怎麼,大女兒只回答會哭,「以我們大人那些很正面的鼓勵、怎樣生活,在他們(小朋友)來說太大、太沉重,哭是一個最直接的方式去思念她的父母。」

她們又討論過安葬的方法,談到有一種方式,可以將人的骨灰放入蛋狀膠囊,成為養分,種出大樹,「細女就說喜歡,因為那棵樹長大,就可以抱著一棵樹,像抱著媽媽。」

蕭倩文辦工室內掛著的「同心實踐安全,維護生命第一」的書法,由安達臣道天秤倒塌事故中死亡工友許文明的太太蔣惠所寫。(廖雁雄攝)

蕭倩文樂意跟孩子們談論死亡,亦相信談論死亡這回事,對孩子而言很重要,「死亡是很悲慘,但我不希望我們的世界只有悲慘,或者在成長裡面,這是無辦法改變的缺失,但怎樣將這件事化為令他成長的動力呢?就是我們覺得還有方法去紀念爸爸媽媽,可能是你想念他們時,就看一下照片、想想他們以前跟你講過甚麼、做過甚麼。」

有些人或會避諱、或覺孩子年幼,選擇不向孩子講明家人離世的事,蕭倩文就提到,曾經有人致電工權會,問及一宗30多年前的工業意外,原來離世的工友是他爸爸,然而,家人從未明言當年發生的事,他無從得知爸爸離世的始末,直至透過工權會尋回當年的剪報,「這個真的是解開他30幾年的迷思。」

當家人離逝已成事實,蕭倩文不建議隱暪,「因為去到最後送別的那一程,真的是最後了。如果我們跟小朋友說,有甚麼說話想說、有甚麼想送,就在那段時間做,讓他將來不用成為一個遺憾、或者一個迷團。」

小朋友有時候會把這件事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會不會是因為自己不乖、或者甚麼情況而令到爸爸走了,其實不是的,所以要正確地跟他們說。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

在近15年的工作裡面,蕭倩文陪伴過不少工傷家庭面對喪親之痛,見過很多家屬突然失去家人,承受銳心之痛,要走出來並不容易。工權會除了「媽媽組」這個家屬互助組織,過去一年也開設「爸爸組」,希望更集中為因工傷失去子女的父親提供支援,「我們是要協助他們去度過這段時間,也要給他們一個盼望。」

爭取在香港訂立工殤紀念日 落實做好職安

每年今日,是國際工殤紀念日,工權會一直爭取在香港訂立工殤紀念日,並在城市當眼處設立紀念裝置,「一如以往我們覺得工人在建設社會、令社會繁榮,有很重要的角色, 他們付出汗水、甚至性命,應該得到我們的肯定和尊重。藉著這一天提醒大家,工人應該被尊重、被肯定,他們的犧牲、他們的血汗值得紀念,我們亦要落實做好職安。」

工權會一直爭取在香港訂立工殤紀念日,並在城市當眼處設立紀念裝置。(廖雁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