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羅致光:大灣區就業與吸引人才非排斥 讓青年把握機遇

撰文:黃金棋
出版:更新:

押後個多月的2020年施政報告日前(25日)發表,當中措施包括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本地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日(27日)指,青年就業計畫與吸引人才並非互相排斥,他以「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計劃為例,不少人到外地工作後選擇留在當地,有機會流失人才;但亦有外地人才,經工作假期留港。他強調大灣區是未來機遇,「畀到香港青年把握機遇好重要」。

▼施政報告2020八大重點▼

+3

施政報告中提出會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本地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料須撥4億元。

「工作假期」亦有機會致人才流失

羅致光今日於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中被問到,青年就業計劃是否變相「送走人才」。羅回應指該計劃與吸引人才並非互相排斥,從大灣區勞工理念及勞動力而言,勞工愈靈活「係一個雙贏方案」,而人才亦一直都是流動。他舉例指,工作假期有人去到外地後決定留在當地,亦有機會流失人才;但部份透過計劃來港的人士亦可能留在本港。

因此他指就業計劃並非「單向思維」,不可單一地說「有2,000個位就會少咗2,000人」。他強調大灣區發展是未來機遇,因此讓年輕人把握機遇很重要。

+1

民政局徐英偉:抽更多時間與內地青年交流很重要

另外,教育局日前公布改革通識科,學生亦必須到內地考察。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於同一記者會上被問到有否與教育局交流內地團的經驗時,徐指過去聽取曾參與交流團青年的意見,認為抽更多時間與內地青年交流很重要,而交流團內容如有關文化、深度體驗的感受會較好。

他指現時不單是教育局,政府不同部門都希望推動多元體驗。而政府有很多交流計劃讓青年有機會去體驗感受,地點不單止是內地,亦包括海外地區,不同部門亦會加強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