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單車|防禦性駕駛不止「睇遠啲」 駕駛專家點出2大關鍵減意外

撰文:盧勁揚 李凱恩
出版:更新:

【電單車熱潮/鐵騎士/鐵馬/防禦性駕駛】「『駛』出真功夫,方為大師傅」,駕駛路面上體積最小的電單車時,如何避開交通意外可謂十分重要。想在馬路上趨吉避凶,不少人都會提到「防禦性駕駛」,但防禦性駕駛實際是什麼?很多人卻一知半解。
駕駛安全專家蘇華龍就點出防禦性駕駛不只「睇遠啲」.2大關鍵重點其實是「看見與被看見」,而電單車體積細小亦有其他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他強調除了駕駛技術外,穿上合適安全裝備以減低發生意外時的傷害同樣重要。

駕駛安全專家蘇華龍蘇華龍表示防禦性駕駛的意思並非只是看遠一點而已,更是「睇啲咩、幾時睇、點樣睇」。(盧勁揚攝)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防禦性駕駛,食得㗎?

防禦性駕駛每次被提起時,或多或少都會被指是「望多啲囉」、「睇遠啲囉」、「醒目啲囉」、「小心啲囉」等字的近義詞,對之嗤之以鼻。取得美國俄亥俄州警察學院認證戰術駕駛教官資格、安路駕駛安全教育體系總教練蘇華龍蘇華龍指出,防禦性駕駛的2大重點在於「看見與被看見」,前者是駕駛者要看到路面情況,後者就是要被其他駕駛者看見自己,例如自己所在位置如果是其他車輛的死位盲區,自然不被其他司機看見,增加發生意外風險。

除了「看見與被看見」,「態勢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亦是防禦性駕駛的一部分,但需要結合駕駛經驗及對路面風險的認知。態勢感知要求駕駛者能夠清楚理解路面周圍情況,例如附近的車是否會對自己構成危險及路況對車流的影響等,繼續作出反應。

討論區或facebook群組常說「睇遠啲」就是防禦性駕駛,蘇華龍認為這番見解不算是錯,他解釋人體五官中以視覺最能做到預判效果,但問題是「睇遠啲」的時候,「睇啲咩、幾時睇、點樣睇」,舉例可以將路面分成3部分,留意10秒、5秒及2秒內的距離有沒有潛在危機。他說三言兩語難以具體說明「睇遠啲」的意義,但防禦性駕駛是有系統及方法的駕駛技術,而且亦有專門課堂。

電單車不時都會遇上被大型車輛「大蝦細」的情況,但蘇華龍卻認為兩者之間的形勢並非一面倒。(資料圖片/駱煥琳攝)

電單車常遇「大蝦細」好蝕底?重點是心態

馬路上常有「誰大誰惡誰正確」一說,電單車的體積位於「車輛食物鏈」中的最底層,路上面對任何車輛都會被「大蝦細」,令人感到危險。蘇華龍反而認為鐵騎士們先不要有「大蝦細」的心態,以平常心面對比自己大型的車輛,應先假設對方只是看不到自己,而且即使是大型車輛與電單車之間的形勢亦非一面倒。

蘇華龍指出香港道路闊度標準是3.7米,大型車輛如巴士及貨車的闊度只是2.5米,換言之在大型車輛旁邊有大約1米空間剩下,電單車闊度普遍只有0.6至0.7米,最闊也只是1米左右,「係有空間走」。電單車司機遇上意外時除了煞車更可以尋找空間避開意外,但必須先做到防禦性駕駛中的預判,令自己不會因為發生意外就受驚。

蘇華龍表示除了法例要求的頭盔之外,鐵騎士亦都可以穿上其他裝備保護自己。(王進圖攝)

蘇華龍駕駛電單車時都會穿上各種保護裝備【點擊下圖放大即睇 ▼ ▼ ▼】

+1

安全裝備保護自己 自己安心家人放心

蘇華龍分析指電單車發生意外時為身體帶來的傷害有2種,包括俗稱「派車」時的身體與路面磨擦的「磨薑」及撞擊,其中前者絕少引致死亡,但後者則十分危險。他說在身體重要部位如關節位置穿上護甲可以降低撞擊傷害,即使感覺會熱一點,但發生意外時就會覺得值得。

他指人體散熱效率最大的位置是額頭,法例要求穿戴的頭盔已經將額頭遮蓋,身體其他位置再穿上保護衣物後對散熱分別其實不大,穿多了自然習慣,亦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妥協,例如穿較薄的衣服。他強調要護甲的不適感只是換取安全的代價,建議鐵騎士們都可以花點錢購買安全裝備,保護自己令自己安心之餘,更令家人放心。

請在《香港01》手機App把「熱爆話題」加入自選,緊貼全球各地最hit話題!(01製圖)

睇多啲:新手上路除了要熟悉交通規則外,蘇華龍提出有關駕駛安全的「3道防線」以及「3個要點」,駕駛心態愈正確,行車才能愈安全▼▼▼

+2

睇多啲:常說新手犯錯多,但其實不少鐵騎士老手都有駕駛習慣問題,即睇以下5個老手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