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塌海堤】崩塌變臨時填海?陳淑莊質疑偷換概念

撰文:趙振龍 吳光熙
出版:更新:

《香港01》揭露港珠澳大橋工程香港接線填海工程海堤崩塌,路政署署長鍾錦華上周一(2月20日)承認海堤向海伸延5至10米,又指已要求承建商加設「臨時堤腳荷載平台」,強調事件已經受控。路政署、運房局、環保署及環境局等多個部門,連日出席立法會解畫,然而多位官員的解釋卻生出更多疑團,不斷衍生更多概念,連今日(27日)主持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的陳淑莊亦不禁問「被傳媒爆出事件,就(把填海崩塌)說成是臨時填海。我根本不知你們是否偷換概念?」

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早於2014年底海已嚴重移位,然而政府逾兩年仍未公布事件,更以不同方式掩飾香港接線填海「填出界」。(資料圖片)

疑團一:「補救措施」變「工程原有計劃」? 

路政署長鍾錦華日前表示,為補救海堤移位,承建商中國建築於2014年底自費加設面積約9公頃、相當於29個維園足球場的「臨時堤腳荷載平台」。鍾錦華強調,上述「平台」由承建商於「海堤崩塌」後提議加裝,然而今日(2月27日)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處長李偉彬,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時卻「前言不對後語」。

李偉彬指出,按工程原有計劃,在擬建海堤的地點外,一貫有鋪設「臨時填石平台」的工序。李偉彬又指,後來承建商將「臨時填石平台」「加大加厚」,成為今日臨時填海區域。然而李在會上卻隻字未提路政署署長口中的「臨時堤腳荷載平台」。到底「臨時堤腳荷載平台」是否就是「臨時填石平台」加大建成?「補救措施」何以會變成「工程原有計劃」?署方卻拒絕交代。

(吳鍾坤攝)

疑團二:「崩塌區」變「臨時填海區」? 

路政署連日強調「平台」並非「新填地」,又指會在今年中填海工程完成後拆除。

不過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公民黨陳淑莊卻批評,工程刊憲圖或環評報告從未透露香港接線工程有臨時填海區,質疑路政署「被傳媒爆出事件,就(把填海崩塌)說成是臨時填海。我根本不知你們是否偷換概念?」

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處長李偉彬未有明確交代臨時填海區何時出現於工程計劃內,僅稱刊憲圖已列出受填海工程影響的海牀,臨時填海區未有超出範圍。

事實上,沙中線、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均設有臨時填海區,當時刊憲清楚列明臨時填海區範圍。

疑團三:爛泥式土堆竟為「臨時填石平台」?

此外,《香港01》上週五進一步揭發,路政署涉隱瞞香港接線填海區第三處填海崩塌,署方周一(27日)早上透過新聞稿回應,解釋上述疑崩塌區實為輔助填海工程之「臨時填石平台」(下稱「平台」);又指報道提及超出海堤界線、凹凸不平的堆土,只屬「正常施工情況」、而「深黑色泥土」則是「露出水面的臨時填石平台」。署方強調相關填海合乎正常工序,否認在南跑道導航燈位置的海堤崩塌。

路政署在下午立法會小組會議上進一步解釋,由於「平台」高低不平,潮水問題致部分「平台」露出水面,從高空看仿如凹凸不平的堆土。惟民主黨鄺俊宇指解釋有違常理。  

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亦質疑,翻查多幅航空圖片所見,該「平台」根本從沒工整的填土界限,從工程施工角度而言「無乜可能咁樣」。「署方話呢個係人工設施、係施工一部分,但即使係臨時工程都會劃圖、都有圖則,唔會咁不規則。」事實上,翻看路政署已承認海堤崩塌的機場東南填海區,該區的「平台」一直非常工整,直至填海後期海堤崩塌後,才出現多處不規則堆土。

港珠澳大橋遭遇迄今最嚴重工程失誤,運房局及路政署卻含混其辭;《香港01》歡迎工程各界報料,提供消息、一同監督,身分絕對保密。01線報:6511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