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伙|自然資產倡議的年輕行動家

星星之伙|自然資產倡議的年輕行動家
撰文:黃錦星
出版:更新:

黃錦星專欄(鳴謝許桂澄Sherry合撰)

人文學科背景的年輕大學畢業生許桂澄Sherry以獨特視角,近年投入硏發自然資產(Natural Capital)管理及規劃的策略,推動前瞻性的可持續投資項目。行動型的她,探索路始於對人文關懷的熱情,亦源於對自然環境及保育心懷熱愛,這些情懷驅使她深究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大學生階段的Sherry已創立了一家社企,從而開啟了她投入可持續發展行動之旅。2023年,Sherry聯同亞太地區的天使投資者,與跨國工程事務所的園境建築師孫天佑Stephen及其亞洲團隊,同行啟動了「自然資產倡議」(Natural Capital Initiative)。此項目涵蓋可持續投資及融合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具創新商業模式的開拓潛力,旨在有效提升氣候行動及生物多樣性,一舉多赢。

園境建築師孫天佑Stephen於NbS相關國際會議介紹「自然資產倡議」。(作者提供)

氣候X生態的可持續投資

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是全球面對的兩大議題,急需跨界別聯手應對。繼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巴黎協定》,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昆明-蒙特利爾生物多樣性框架》是另一歷史性協議,前者聚焦氣候大危機,後者旨於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免生態滅絕,兩者緊扣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性。

人文學科背景的許桂澄Sherry投入「自然資產倡議」項目以修復生態系統和氣候行動並行。(作者提供)

今年3月初,香港園境師學會(HKILA)緊貼全球環境脈絡,主辦了《國際氣候及生物多樣性會議》,齊集跨地域專家及相關持分者共議,包括探討NbS,尋求具經濟效益的創新應用工具。因應HKILA之邀,我主持其一硏討環節,與幾位講者對談,當中園境建築師Stephen就介紹「自然資產倡議」。Stephen團隊意識到全球圍繞可持續發展的議論中,正從聚焦氣候行動(如碳交易),進而至籌謀更綜合的戰略,並強調氣候與自然生態之相互聯繫,隨著理解自然系統在調節氣候的可行作用,他們就在研發涵蓋氣候行動策略與NbS並行的可持續投資倡議。透過科學研發與實踐、自然資產管理及規劃有望成為未來可持續投資的重要工具,幫助社會更好地理解自然資源的價值。

首個「自然資產倡議」試點項目坐落印尼民丹島的760公頃研究區域内。(作者提供)

自然為本的基礎建設投資

兩年前,Sherry投入Stephen的ESG團隊,共同開拓「自然資產倡議」,這不是對自然資產的單純倡導,而是通過實地項目以實現可持續投資的行動。Sherry理解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堅信自然資產可成為未來可持續基礎建設(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的投資核心,並認為NbS項目越見重要,公私營持份者均需注視。創新的「自然資產倡議」項目涵蓋可持續投資及融合NbS,不僅助力氣候行動,同時促進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通過將氣候行動的目標與自然的健康相結合,可創出既利環境又利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自然資產倡議」項目結合人工智能模擬及預測(基線vs未來生態環境)。(作者提供)

「自然資產倡議」項目中,跨國工程事務所的亞洲團隊合夥支持,不僅在於技術和科學範疇,並且共同硏發量化指標,如生物多樣性單位、碳封存指數、空氣品質指數、水質指數及土壤有機質含量,並設定績效預測和監控策略,高透明度地將數據反映在可持續金融工具中,以支持NbS基建項目的可持續營運及管理。Sherry與團隊及投資者,正努力推進具體的實地項目,以爭取私營市場對「自然信貸」類同的資產載體之認可。

棲息於在印尼民丹島試點森林範圍的銅頰泛樹蛙 (Chalcorana cf. labialis) 。(作者提供)

一帶一路經濟帶首項投資

首個「自然資產倡議」試點項目坐落印尼民丹島的760公頃研究區域内,透過將國際上相關的自然資產統計及生態重整科學在地化,在NbS框架下,以重整與再造「高質素生態系統」(High-Performance Ecosystem)為目標,使用數字技術及工具收集自然資產數據、監測、機器學習和分析數據,以記錄生態系統的復康及狀態。2024年中,首階段約100公頃土地已完成自然資產的基線評估,現正推進策略性的生態重整及改善工程,並將於未來一至兩個季度為第二階段的項目籌集資金,有望在2025年內開展森林修復相關的實施工作。

試點內太陽龜 (Heosemys spinosa) 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作者提供)

未來,有望進一步融合AI及Digital Twin在「自然資產倡議」項目,更精準、透明地模擬及預測生態保護成效,增加相關人士的信心及投資動機。儘管萬事起頭難,除了要展示不同的自然資產項目,例如保育、生態修復、野化及「返生」、生態重整與再造等,透過數據及趨勢去策劃與規劃,亦要聯合各專業人士,涵蓋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工程及園境等範疇,引證自然資產項目投資作為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此團隊的行動,不僅限於香港以至亞洲,其影響力正逐步擴至國際,尤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他們正與多國夥伴尋求合作,分享自然資產策劃及統計最佳實踐,以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自然資產倡議」團隊以重整與再造「高質量生態系統」為目標,以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作者提供)

今月,全球正遭關稅風暴影響經濟及民生,疊加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生,邁向可持續發展包括碳中和談可容易?正是處於亂世,Sherry訴說危中有機,更需添力尋求多方協作創新,以提速實現高效實用和具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項目。而本地機遇,可放眼北部都會區的合適項目,或是近期幾個生態旅遊片區項目計劃,想想可有機試行「自然資產倡議」?不久將來,《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和《香港氣候行動藍圖》亦應更新,期待兩者將更體現綜合戰略。

Sherry在印尼民丹島實地勘察,志於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兩大全球議題。(作者提供)

Sherry日常心繫相關政策和市場趨勢,保持對時事及地緣政治的敏感,勇於把握機會提出創見,志於以行動支持可持續發展,今天「地球日」,Sherry呼籲:「年輕人宜多尋求跨學科的曝光,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育生物多樣性,同行創想,並付諸行動!」

作者黃錦星是前環境局局長,去年出版《邁向碳中和 香港人和事》。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