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十五五」問計於民 香港應積極建言

李民斌|「十五五」問計於民 香港應積極建言
撰文:李民斌
出版:更新:

李民斌專欄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佈局之年。明年開始實施的「十五五」規劃,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承前啟後,意義重大。目前,中央正在組織制定「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議,包括舉行網絡意見徵集活動,意見在匯總整理後,供中央決策參考。

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相結合

以中長期規劃經濟社會發展,一直是中央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規劃編制涉及各個方面,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因此,其決策和制定過程必須科學、民主。既要有頂層設計,又要問計於民,才能高質量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十五五」時期的顯著特徵之一,是外部環境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點,全球地緣政治因素相互糾纏,國際環境極為複雜多變。這就更凸顯出中央一早部署「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之重要。編制中長期規劃,正是以發展的確定性去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從國家戰略中尋找香港定位

國家的五年規劃與香港自身發展緊密連結。早在香港回歸祖國前一年,1996年的國家「九五」計劃中就首次提及港澳。到「十二五」規劃,港澳部分開始單獨成章。「十四五」規劃明確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包括金融、航運、貿易、法律四個傳統中心,以及創科、航空、知識產權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四個新興中心。

過去幾年,香港認真落實「十四五」規劃,著力鞏固和提升八大中心,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再上升兩位,重返全球第三。另外,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方面,香港靈活應對複雜多變的地緣政局,化危為機,不僅吸引國際避險資本到來,内地企業來港上市亦轉趨活躍,至上月新股集資額累計已超過600億港元,規模居全球首位,並再次出現大批企業排隊上市的盛況。法律方面,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國際調解院總部得以落戶香港。

香港正不斷加快深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整體規劃中,香港的地位亦不斷提升。尋找香港在「十五五」規劃中的定位,應先看國家在未來五年的戰略。「十五五」時期國家會面臨全球治理結構更大的不確定性,國内則有内需不足、人口老齡化等挑戰,必須推動科技自主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來應對這些問題。人才尤其是基礎研究領域的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並要求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的機制,正是對國家大戰略下香港如何定位的回答,也是「十五五」規劃中香港要扮演的核心角色。香港要發揮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社會各界應圍繞「集聚國際人才」和「推動國家開放」,為「十五五」規劃建言獻策。

作者李民斌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