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會折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雖然好過美國國會山莊騷亂,但事情還是難看。這邊廂賴清德剛宣誓就任,那邊廂民進黨便發動群眾包圍立法院,議事廳內大打出手。動粗的畫面傳到海外,叫人慨嘆台灣政治二、三十年不變。

就職演說賴清德說得動聽,「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這代表著,朝野政黨都能分享各自的理念」,「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才能避免衝突」。但現在萬人包圍立法院,議事廳內發生衝突,是多數不尊重少數,抑或少數不服從多數?又,如果多數不尊重少數,是否代表少數就不用服從多數?

沒有答案,唯一肯定的是民進黨在立法院內只是少數派。拿着51席,比國民黨還要少一席,更遑論加上民眾黨的8席。不知道是不是八年太長,民進黨已經忘了作為少數派要服從多數,抑或是八年太短,民進黨除了試圖複製太陽花學運之外,再沒有學到其他板斧。要是違憲,應該提案大法官釋憲審查,抑或是由包圍立法院的群眾說了算?

包圍立法院的是多數,抑或是1月大選投給侯友宜和柯文哲的836萬人是多數?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台灣「再一次迎接得來不易的民主勝利」,指的是哪種民主,誰的勝利?毋庸置疑,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亦都示範了民主防疫可以優於專制防疫。但台灣的政治矛盾同樣揚名亞洲,369萬「小草」所象徵對傳統政黨的不滿更是少見,這些為什麼隻字不提?

要說違憲,賴清德的「互不隸屬論」同樣違憲。結果在他就任才三天,台灣島周邊就給大陸解放軍進行演習。這種另類的「贈興」,難道不可以避免嗎?賴清德呼籲大陸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卻沒有反躬自身有沒有承擔責任,為兩岸締造和平穩定的環境、以對話取代對抗。四年任期現在不過幾天,但照這樣看來,台灣肯定還得折騰下去。

二十年前,李顯龍在上任新加坡總理前曾經訪問台北,並批評台灣不明白國際戰略環境,不明白美國和中國經濟互相依賴,也沒有意識到中國正在迅速轉型。「兩岸問題不是一個永久問題。這個問題遲早會得到解決……這個過程是無情的,不可能有其他的最終結果。」二十年後的今天,李顯龍剛剛卸任,新加坡的經濟成就更上層樓,足以傲視亞洲四小龍,但台灣還是如李顯龍當年所說,藍綠「雙方都沒有時間思考台灣的未來,思考更長遠的問題,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如何最好地協調台灣人民的願望與其國際地位的現實」。

不論是台灣怪大陸,美國指控中國,甚或是香港埋怨外部勢力,歸根結柢都是自己不爭氣,沒有收窄社會分歧,聚焦經濟發展。相反,更多人是以操弄分歧為政治本錢,巴不得矛盾更加對立。這是為什麼民主政治的真正威脅往往都不是別人,而在自己。也是為什麼孟子說,「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