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檢討】改革應用學習 須三管齊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教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6月28日公布諮詢文件,包括建議進一步推廣應用學習科目,增加高中學生修讀誘因,例如放寬資助、增設實踐為本課程、提早於中四選修課程、鼓勵專上院校認可成績等。
諮詢建議的大方向正確,然而,社會對應用學習科目信心不足的癥結,在於其評級制度及認受性比不上甲類傳統選修科。局方必須對症下藥,並考慮在主流中學以外重辦職專高中,為學生提供多元出路。

須正視認受性問題

應用學習學科(乙類學科)是新學制下高中課程的選修部分,2019年文憑試共35科,例如室內設計、公關及傳訊等。應用學習學科著重實用的學習元素,多與職業領域關連,惟其修讀人數一直偏低,各科加起來報考人數只佔日校考生7.9%。

2019年應用學習學科報考情況
最多人報考三科:西式食品製作、航空學及甜品、咖啡店營運
最少人報考三科:新媒體傳播策略、商業數據分析、雜誌編輯與製作

日前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諮詢文件指,應用學習的價值應更被重視,及被視為有用的選修科目,同時亦是推動多元出路的重要部分,可見專責小組注意到應用學習未受社會重視,並提出改革,值得鼓勵。然而,小組部分建議流於空泛,例如鼓勵專上院校認可應用學習科目的成績,卻未能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其實,校方、師生及家長未充份肯定應用學習的價值,除了因為認識不足,更基礎的原因在於課程本身存在評級及認受性缺陷。要增加誘因,鼓勵學生選擇應用學習作為選修科目,以配合職專教育,當局始終須由課程的認受性入手,並提供相關課程出路,助家長、教師及學生建立信心。

評級應與傳統選修科一致

理想上,應用學習學科與傳統選修科應無高低之別。正如專責小組指,應用學習並非只為學業能力稍遜的學生而設;相反,學業能力良好的學生也值得選科,因為應用學習與甲類科目相輔相成,還可讓學生從職業和專業領域有關的體驗中豐富學習經歷。

然而,兩類課程的考試評級截然不同。中學文憑試評級制度中,必修科及甲類選修科的成績分成5個等級(最低1級至最高5級),而5級之內增設5*及5**,反映最頂尖的學生水平。至於乙類科目,現時只設「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I)」和「達標並表現優異(II)」。而根據教育局的標準,「達標並表現優異(I)」只等同文憑試甲類科目第3級成績,「達標並表現優異(II)」則等同第4級或以上。

2006年,教育統籌局研究職業導向教育時,校長曾認為三級表現水平已足夠學生升學和就業之用。但課程運作多年,當局實應檢討。而事實上,不少以大專升學為目標的學生,或視乙類科目為「次等」,傾向選擇傳統選修科;評級上的差異亦容易予社會乙類課程次一等的印象。故此,正如「01觀點」早前指出,當局應將應用學習與甲部科目評級看齊。

科目統整 提升質素

調整應用學習學科的評級,很可能要同時檢討課程設計。而目前應用學習學科的範疇過窄,而且課時只得兩年,比起傳統學科大不同。就此,當局可研究整合六個應用學習範疇下的科目,例如展示及首飾設計、時裝形象設計、珠寶及時尚首飾設計等較接近的科目,合併成一個學科,並調整教學內容,提高課程質素。

再者,正如專責小組也建議,將應用學習提早於中四級推行,這可以令應用學科的課時與傳統選修科看齊。如此一來,當局更有理據調整評核安排,改用與甲部科目相若或相同的評級機制。

來源:教育局應用學習課程及評估指引(高中課程)(二零零九年)

課程須獲資歷架構認可

第三,在調整評級以外,課程的認受性還看出路。聯招大學的名單中,大部分大學只認可個別學科或視作補充資料,只有教大全面承認應用學習作為文憑試選修科成績。由於出路較窄,課程難免不獲認受。故此,專責小組建議教育局鼓勵專上院校在考慮錄取學生時,充分認可申請人在應用學習科目的成績。

另一方面,新學制推行至今多年,至今仍有部分應用學習課程未獲資歷架構認可。其實早在2014年,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已向政府建議,應用學習課程與資歷架構掛鈎,讓完成課程的學生在獲取香港中學文憑資歷外,同時獲得資歷架構認可的資歷,以便在相關領域深造或投身相關行業。就此,當局應盡快與各持份者溝通,讓課程獲得認可。

最後,教育局須明白,文法學校的整體課程未必能完全配合個別學生的興趣及能力,故應研究於主流中學以外,重啟「職業訓練高中課程」,並將之與職業導向的高級文憑課程連結,為學生提供更多高中課程選擇。這樣能讓應用學習學科發揮更大作用,真正為香港年輕人提供多元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