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挾女王令國會休會 英國民主最黑暗的一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世局如棋日日新,就連英國曠日持久的脫歐亂局於短短幾天,已有戲劇性的急速變化。周三(28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向女王提出延遲國會休會(prorogation),由原定的9月10日延長兩星期,掃除脫歐計劃的障礙。消息傳出頓時引起朝野反對,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Nicola Sturgeon)甚至形容,此為英國「民主黑暗的一天」。過百萬名英國人聯署要求取消休會令,大批留歐派則上街示威抗議,指控約翰遜為獨裁者。究竟為了趕在十月底脫歐,約翰遜是否已把上千年的英國民主制度都押上去?

國會休會乃每年國會會期結束時都會舉行的儀式。每年夏天國會議員抖暑後,一眾議員一般會在九月回到西敏宮,女王會按樞密院之建議,派代表到上議院宣讀休會,然後各大黨派會在此空檔期舉行年度黨員大會。女王在幾天後便會再到上議院舉行隆重的開幕大典儀式,並宣讀由首相準備的演詞,標誌着國會正式復會。而約翰遜正是要把本來三周的暑假延長至五周,直至10月14日國會方能舉行第一次會議,屆時國會將沒有時間立法阻止無協議脫歐。

英女王與政治:按照慣例,英女王在國會發表演說之前,英國政府會暫停國會運作。休會時長在2016年為4天,2014年則是13天。圖為2017年6月,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現身國會開幕大典。(AFP)

本來英女王可按照樞密院的意見,否決約翰遜的提出延遲休會的建議,而且反對派領袖、工黨黨魁郝爾彬亦向女王進言,指王權有可能被用以直接違背下議院多數的意願。早在1628年當查理斯一世與國會因王權及議會權之爭而劍拔弩張,其便以宣讀休會的方式解散國會,直接行個人統治十一年,最終國會起兵造反,英國內戰爆發,查理斯一世亦遭國會處決。自此王室與國會的權力鬥爭漸漸以國會佔上風,確立了國會實然主權之地位,王室亦不敢造次。

王權的限制可體現於每年國會開幕時,女王只會進入上議院,然後命黑杖禮儀官到大門緊閉的下議院以黑仗敲打大門三次,傳召議員到上議院覲見。而在查理斯一世於1642年企圖闖入下議院逮捕五名議員,議長堅拒就命,自此王室成員亦不可進入下議院。這些繁文縟節的習俗均表示王室與國會兩權涇渭分明,王室不得干政。因此,約翰遜要求女王延遲休會,事實上是把女王放在與國會為敵的尷尬位置。假若女王運用其權力拒絕首相之請求,也會把自己置於干政指控的風險中。因此女王迅速順應了約翰遜的要求,也算是維持王室政治中立的明哲保身之舉。

大批英國民眾在倫敦國會外示威,抗議首相約翰遜以休會方式尋求如期脱歐。(Reuters)

然而以休會作為政治手段在英國史上亦屢見不鮮。1831年的首次大幅擴大民選基礎的《改革法案》被否決後,政府便建議英王解散國會另行大選以重推法案。1948年戰後工黨的艾德禮政府便以休會作為妨礙上議院阻止其國有化計劃的手段。1997年當馬卓安政府被保守黨議員收授政治獻金的醜聞纏身時,便曾以提早休會作為手段,避開國會質詢,卻因此而痛失政權予工黨的貝理雅。今次約翰遜以行政手段阻撓留歐派斷送其無協議脫歐之大計,手段上是聰明的,但其在如此具爭議的脫歐問題上,以同樣具爭議的延遲休會手段闖關,激起的波瀾及其後果難以估量。

也許在一拖再拖的脫歐泥沼之中,約翰遜的做法是長痛不如短痛,以大破大立的方式把英國拉出一個後脫歐的新世界。這種完全以勇字當頭,把所有現實考慮都置之不顧,唐吉訶德式的理想主義行徑,可能會闖出一片新天地,亦可能會把國家帶進混亂、撕裂、迷失之中,正如保守黨當初拋出脫歐公投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