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報告肯定職專教育 楊潤雄須走多一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專責小組周三(29日)向教育局提交檢討報告,建議在中學、大專、商界和社會推動職專教育的方法。18項重點中較注目的是發展「應用學位」,放寬專上院校半成「非常規收生」上限,加強高級文憑角色。在打通升學階梯以外,報告建議進一步爭取學校、師生和家長認同,令他們相信職專教育跟學術教育的前途同樣光明。
小組的大方向可取,惟未有具體點出落實改革的單位,例如由哪一類院校開辦應用學位。另外,由文憑試制度承接中學職專教育課程,做法始終不理想。當局應考慮高中分流,並由科學大學或職業學院承辦較綜合型大學。

次等印象揮之不去

職專教育一向給人較學術教育次一等的印象,部分源於公眾看重大學資歷。這不止於抽象觀感,亦體現於具體的評核及大專院校收生準則,例如文憑試的應用學習科目評核不設第五級,最高只有第四級,學系不承認應用學習成績等。在2018/19學年,僅約9%的中五學生修讀應用學習課程。

並非全部學生均樂於在文法中學學習,勉強讀書應試,既虛耗光陰,成績差也可能打擊求學意欲、自信和仕途。再者,學生具備職業訓練的學科有助擇業。近年社會開始倡議重振職業教育,增加學子出路。

報告確立職專與學術高等教育同等

職業培訓的檢討源自2014年,政府先邀請專家研究推廣職業教育,再在2017年成立小組推廣職業專才教育,並於去年收集意見,到本周三提交檢討報告。小組運作期間,政府、職業訓練局和商界同時逐步推出多項改革措施,例如加強商校合作,全數資助學校的應用學習課程費用,諸如港鐵、機管局、中電等幾家公營事業機構成立企業學院培訓行業人才,職專教育的的推廣亦較以往多。教育局在2015/16學年開始界定十個人力需求殷切的專上課程(如建築及工程、創意工業、 金融科技、護理、檢測及認證等),並提供學費資助,鼓勵學生選讀。指定的學士和副學位課程屬十個被選定為人力需求殷切的學科。連串措施似乎見效,近年公眾對職專教育改善觀感。

在此之上,報告提出18項建議,迎接未來的升學就業趨勢和社會需要,重點如下:

早日定奪落實辦法

總的來說,報告確立在高等教育上,職專教育與學術教育區分同時賦予同等地位,值得肯定,相信職專教育可更獲外界認受。然而報告因為教育界缺乏共識,在一個關鍵點上未有定論:由甚麼類型機構營辦職專教育。

報告提出三個主流選擇,包括綜合型大學、主力開辦應用學位的應用科學大學、以及職業學院,並透過先導計劃試驗成效。

共識難以達成,相信除了各種模式有其優劣,亦因為改變觸動院校利益,例如部分學系會被取消,減少學系選擇以至財政來源。較可行的選項是,推動職業訓練局屬下院校和開設較多應用科系的受資助大學(例如理工大學)轉型為應用大學。就此,院校之間要摒棄門戶之見,加強互補合作,政府則須撥出足夠資源協助轉型,公營機構開辦的職業學院亦可與大學合辦高級文憑至學位的課程,結合訓練和實戰經驗。

在中學層面,報告建議職專教育主要由現時文憑試學制擔當,例如在應用學習科目推廣職專教育,加強支援獲資歷架構認可的校本職業訓練課程等。此做法誠然對中學體制變動較小,師生家長容易接受。但是,當應用學習及職訓課程困於文憑試制度,就難以發揮職專教育的最大功效。當局可另立「職業訓練高中課程」,由中四開始分流,職專教育的學生毋須跟從主流,在中六畢業後才轉換求學跑道,而不論循文法還是循職專教育升學,均有條件攻讀上文提及的應用科學大學或職業學院,取得社會認受的高級文憑或大學學位資歷。這類雙軌並行的升學階梯,見諸於瑞士、德國和新加坡,值得香港取經。

社會逐漸認許職專教育,已經得來不易,但報讀文憑試應用學習課程,以至在中學轉讀職業訓練課程的人數不見得明顯上升。既然政府銳意推動職專教育,教育局應早日推展報告提出,涉及應用學位的先導計劃,進而籌劃學制改革,培養更多具備專業能力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