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北歐航空「暫時解僱」九成人手 勞工權益仍有保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在經濟下行之際,北歐航空(SAS)周日(15日)宣布大減一萬名員工,佔員工總數九成。可是,SAS節省成本的方式並非「永久」解僱,而是「暫時」解僱(temporarily layoff),即在限期後可讓員工重回工作崗位,且享有失業福利。這種裁員方式較有彈性,而其得以推行的原因,則與工會發展成熟息息相關。

北歐航空(SAS)周日(15日)宣布大減一萬名員工,佔員工總數九成。(視覺中國/資料圖片)

為應對新冠病毒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以及各國政府對航班的限制,北歐航空行政總裁古斯塔夫森(Rickard Gustafson)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暫時解僱」九成人手,但強調將會按照相關國家法規實施,「不會導致永久裁員」。

僱員可從事其他工作

「暫時解僱」與香港的無薪假相似,都是僱員不用工作和僱主不用支付工資,但其規範較詳細,對僱員的保障亦較多。據2001年芬蘭推行的《僱傭合同法》,僱主可在下述三個情況「臨時解僱」:一、因財務或生產相關的原因,使工作職位大幅減少和永久消失;二、因業務重組需要;三、現有工作或僱主潛在可提供的工作暫時減少,而僱主亦不能為僱員提供其他合適的工作或培訓。企業僱員超過20人時,僱主必須與僱員共商安排。而且期間僱員可以從事其他工作,及領取失業津貼,或較無薪假更切合僱員需要。不同國家的「暫時解僱」法規中,時間長度、失業福利等執行細則各有不同,但特點都是靈活的就業措施,在經濟不景期間保障勞工權益。

這次因經濟危機觸發的暫時解僱潮,在北歐已非首次出現。2009年,瑞典貨車及巴士製造廠商斯堪尼亞汽車(Scania)因產量過剩,本想向工會建議將工時減少兩成,並將工資減少一成,避免以裁員來解決財困。可是,工會IF Metall提出反對,反建議公司應減少股東派息,以節省開支。股東拒絕後,Scania改與工會協商,以暫時解僱的形式共渡難關,最終獲六成工會成員支持方案。協議中,勞方除了同意原初的建議外,亦首肯將假期工資削減和凍結工資增長,以換取資方保證半年內不會裁員。

工會協商是關鍵

儘管臨時解僱對員工的生計損害較少,但亦會衍生不少副作用。例如有工會曾批評,在經濟衰退開始時,僱主一般都會輕易地動用暫時解僱措施, 以抵消經濟下行的衝擊,而沒有考慮員工再培訓、重組工作和架構等其他可能方案。另外,當暫時解僱實施後,僱主在工作量轉移到未被解僱的僱員後,亦沒有提供更多的工作補償,間接削弱在職員工的遇待。

除了政府和勞資兩方,工會的角色亦不容忽視。由於北歐的工會發展成熟,不但各行各業有其所屬工會,僱員亦普遍樂於加入工會,使勞資兩方的權力處於較對等的位置,可按集體談判的形式,協商暫時解僱的細則。再者,撇除政府的基本失業保障,眾多北歐工會亦設有失業基金,為其會員提供額外失業保障。這兩大要點不但使勞資雙方的勢力更為均等,而失業保障亦使可為僱員掃除未知的前路,較容易接受和體諒暫時解僱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