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王逝世 地產霸權仍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賭王何鴻燊逝世,其「傳奇」一生成為城市熱話。有人說何鴻燊縱橫政商界,無論「莊閒」均為贏盡一切。但正如賭局既有贏家就有輸家,何鴻燊作為地產建設商會永遠名譽會長,代表的是政經結構中的既得利益者。地產商在鞏固利益的同時亦會犧牲其他階層的福祉,這從香港的住屋問題已可見一斑。如果說何鴻燊及地產界為香港贏家,那普羅大眾則為這場賭局中的最大輸家。

地產霸權,一般理解為本港多家大型地產商壟斷經濟多個層面的現象,但同時亦泛指地產商之於社會、政濟、甚至政治方面的重大影響力。本港地產業自戰後高速發展,在1960、70年代金融業發展的加持下更上一層樓,置業除了滿足市民的安居需要,更漸成投資的新選擇,地產業的利益在殷切的置業需求下愈見龐大,同時政府亦藉土地、地產發展可得重要的收入,故此地產發展漸漸串連起發展商、市民及政府三方的利益,社會上下漸有「共識」穩着、甚至不斷推高樓市,變相助長地產發展的重要性。

賭王何鴻燊於5月26日下午在睡夢中逝世,終年98歲。(視覺中國)

何鴻燊雖以「賭王」見稱,但其家族生意遠不止於博彩業,而地產業正是其於賭業外另一重要的投資。戰後本港地產業漸見蓬勃,當時已在澳門發跡的何鴻燊決定進軍地產界,而在60年代何鴻燊在澳門博彩業上取得成功後,其後在70年代把握服票市場開放後的機遇,在香港成立信德集團,並於1972年集資上市。集團最為人熟知的,正是於70年代末成功取得港澳碼頭地皮,且斥巨資興建標誌性的商業大廈信德中心。至今,信德集團業務更橫跨房地產、船務、酒店、旅遊等,是為何氏家族在澳博以外最重要的生意。

論知名度,信德集團當然未及地產界的四大家族,但仍為本港其一歷史悠久的發展商。更甚者,何鴻燊自1984年起接替霍英東出任地產建設商會會長,直至2011年才卸任,任期長達27年,其於業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地建會作為各大地產商的代表,代表業界的利益,而身為會長的何鴻燊更是「任重道遠」,須時常就其利益發聲,及與政府周旋。

何鴻燊:「八萬五」打垮業界

何鴻燊如何維護地產界的利益,從他強烈反對當年港府推行「八萬五」建屋目標的態度已能略知一二。回歸初期,首任特首董建華銳意大幅提升建屋目標,希望每年可建公私營房屋85,000伙。政策本意雖好,但當時不幸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樓市大受打擊,發展商與住宅業主均叫苦連天,而「八萬五」政策亦因而被廣泛視為壓垮樓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何鴻燊曾多次直批政策「㩒低有錢佬,捧起窮人」、「一棍打死地產」,甚至豪言若政府取消政策,自己會就此「燒炮仗」慶祝,其反對政策損害地產商利益的態度不言而喻。在政策推出初時,何鴻燊已積極約見政府談判,希望可調整低公營房屋興建的數量,甚至調整當中比例,以減少興建居屋的比重,其後更要求政府要徹底放棄「八萬五」,以及取消興建所有居屋。這些目標均最終「成功爭取」,其後政府為救市推出的「孫九招」,特別是停售居屋或暫停賣地,亦相當符合地產業界的「期許」,可見地建會的影響力。

董建華下台時,當時行會召集人梁振英一度被視為接任人選之一,惟何鴻燊直斥梁振英為「八萬五」的罪魁禍首,批評力度甚至遠較身為特首的董建華嚴重。作為特首選委的何鴻燊力捧曾蔭權作為特首接班人,讚揚他熟悉政府運作,結果曾蔭權一如其所料上任。後者亦不失商界所望,本港在其治下高度放任地產市場發展,樓價隨即重返高位,他甚至疏於造地、疲於建屋,種下今日房屋困境之禍根。縱然地產界無法主導選舉結果,但就客觀效果而言,曾蔭權往後的工作卻是「恰如其分」地鞏固其利益。

既得利益結構何時了?

究其根本,何鴻燊象徵了香港宏觀結構下不折不扣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容政府輕易撼動其利益所在。何鴻燊曾言房屋沒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足見其對放任自由經濟的期許。政府「八萬五」政策無疑生不逢時,但最大的死因或許是撼動了地產商的利益。「八萬五」後政府無意規管房地產發展,樓價迅速升回、甚至至今遠超昔日九七高位,發展商、政府,以及一眾已「上岸」的業主等既得利益階層固然為大贏家,但無奈作為輸家的普羅大眾代價卻是非比尋常,安居於不少人來說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賭王逝世,有人說代表一個時代的告終。但面對今日樓價依然扭曲,政府難道仍要讓既得利益者繼續踐踏大眾的福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