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憤填膺的美國不只要把特朗普拉下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近日因非裔George Floyd被警察壓頸後死亡事件引發大規劃示威,總統特朗普處理示威的強硬手法更惹來各界質疑。特朗普不單快速將示威定性為暴動,而且更接二連三在社交媒體發表出位言論,強調要以武力敉平事件,似乎令國內的矛盾進一步升溫。在對特朗普的一片漫罵聲之中,不少人呼籲美國人要在今年的大選中利用選票踢走特朗普(vote Trump out)。用選票表達意志,當然比起暴力來得理性務實。然而,無論是黑人種族問題,或是深層次的貧富不均,都已纏繞美國多年。在這數十年間,美國政黨輪替多次,但對問題的改善仍然有限,這說明單單依靠「選票踢走不受歡迎的候選人」並不足以為社會帶來改變。民主社會應該反思,11月總統選舉同時,到底如何才能解決今次的深層次問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George Floyd被殺事件引發的示威活動報以一貫的強硬姿態。他首先恫嚇指如果示威者開始搶掠,便會開始掃射。這沒有令示威平靜下來,反而激起積怨已久的民憤,令示威進一步擴散。然而,特朗普既不知道收斂,三番四次在社交媒體發文催促各州長盡快動用國民警衛隊「雄霸街頭」(dominate the streets)鎮壓,更批評一些州長不願強硬應對。周二(2日)他批評紐約市應對不力,稱以「低賤的人」(lowlifes)及「失敗者」(losers)稱呼示威者。

美國政府動用軍隊鎮壓示威者。圖為一群抗議者包圍了幾輛國民警衛隊的車輛。(AP)

Taylor Swift:11月換總統

特朗普的言行到處充滿火藥味,最新的民調反映動亂對其支持度有消極影響,得不到大多數美國人的認同。相比起共和黨一些政客附和總統的強硬言論,民主黨政客並沒有宣揚以暴力騷亂解決問題,而是呼籲民眾在今年的11月的總統大選中,以選票推倒特朗普。例如將代表民主黨出戰今屆總統選舉的拜登、同黨的前總統奧巴馬、上屆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都作近似的呼籲。除了政客之外,一直公開批評特朗普的知名藝人Taylor Swift也表明11月要將特朗普拉下來。

誠而,以選票回歸制度理性,較暴力宣洩來得更實際和有用。在多處示威失控,政府有可能提升武力的情況下,這種呼籲也有助舒緩局面。但更深一層去想,用選票將特朗普拉下台事情就完結了嗎?這次示威爆發的問題,其實是在美國積壓已久的社會問題,一層層抽絲剝繭,表面上既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種族矛盾以及警暴問題,但再往下去探究,也是社會貧窮不均長期嚴重。經濟自由主義、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收費高昂,都使得黑人在制度上成為弱勢群體,產生了種群性的跨代貧窮。

種種問題長期存在,民主黨人不可能不知道。近兩屆民主黨初選中,走左翼路線的桑德斯大受年輕選民歡迎,顯示年輕選民也深感貧富嚴重不均之苦。過去幾十年,政黨多次輪替,民主黨不乏機會進行社會大改革,推動更公平的分配,改變結構貧窮的問題。然而,過去民主黨並沒有做好。克林頓執政期間,美國經濟發展強勁,但卻減少了福利政策,更遑論有膽量去挑戰既得利益結構。奧巴馬執政年間,花了最大的努力推出全民醫保計劃「奧巴馬醫保」,算是帶來了一點改變,但卻未有更進一步挑戰既得利益階級,改善貧富嚴重不均的問題。

美國示威持續蔓延,2020年6月1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希望在這輪內亂中增加支持率。圖為他在教堂對牧師和社區領袖講話時,手裏拿着筆記。(AP)

特朗普治國不力,當然應該要以選票將他推下總統之位。選舉是民主的重要的一環,但民主卻並非只有選舉。如果民眾只能在「差」與「更差」之間作出選擇,那便不能解決什麼社會問題。美國多年的選舉與當下的社會問題積重難反,正好反映了這個問題。美國社會是時候進一步提出,11月將特朗普推走後,下一步到底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