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剎停待延期 書商展覽業需援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周一(7月13日)中午,正當不少參展商趕搭攤位之際,貿易發展局宣布叫停原訂周三開幕的香港書展。這是應對新冠肺炎第三波爆發的正確一步,但來得太遲。局方應體恤參展商,退回參展按金之於,在日後補辦時,再次補助參展費用。此事亦突顯展覽行業的困境,一天疫情未穩定,依靠人流的業務難以復甦。兩個行業最近積極拓展網上市場,尋找商機,值得鼓勵。

貿發局今日(13日)宣布,今年書展將延期舉行。(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書展停辦雖說是意料之內,決定亦獲各方支持,但決策過程則罵聲四起,貿發局難辭其究。第三波爆發在上周後段開始,當時已有參展商和醫療專家提出延辦書展,減少人流聚集,散播病毒。固然或許另有參展商主張繼續,但局方是主辦單位,理應通盤考慮時勢,首要顧及市民健康,暫停書展才是合乎公眾利益。

沒當機立斷 終折騰書商

局方堅持如期舉辦,有遲疑的參展商唯有硬着頭皮籌備攤位,並於上周六(11日)起陸續搭建和運書。結果還是叫停了,但參展商亦要花一番工夫清理。若然貿發局能當機立斷,及早叫停,書商的損失可望較輕。

當然,叫停書展只能說為書商減慢失血。書商不論大中小型,均依賴書展賺取收入,一般佔全年四至五成,部分甚至高達七至八成。再者,在書展售書可以省卻發行商費用,零售價降低,利潤亦更高。參加書展,對書商生存至關重要。

今年出版業相當難熬。疫症打擊作家寫作和消費者購書意欲,印刷量也減少,而落實《港區國安法》亦令出版和宣傳倍加謹慎,需要時間適應新例。因此,企業在此艱難時刻仍然進場,顯然支持本地的出版業和閱讀風氣。政府透過兩個基金提供金錢補助,小型參展商毋須墊支便可以參與展覽,算是減輕了進場負擔。

面對書展剎停,有中型書商慨嘆將會損失逾20萬元物資、運輸和臨時工費用。而不論書商規模,現金流將會是一大難題,因為大批書籍和文化產品未能及時脫手變現,更要花錢把書存倉。更大的問題是,這些額外支出可能無了期。有建議屬意書展9月或12月復辦,但經歷疫情反彈後,無人能夠確定何時才算安全,打亂書商生意部署。

過往3、4月為展覽業界高峰期,每一個星期至少有一個展覽,如今卻全數歸零。  (余俊亮攝)

唇亡齒寒 展覽業亦臨冰封

書展波折亦道出了展覽業的悲歌,與書展同期舉行的運動消閒博覽,教育及職業博覽及創業日,以及接下來的動漫電玩節及電腦通訊節亦告延期。據業內估計,在全盛時期的2016年,業界為香港經濟創造約529億元收入,為多個相關行業提供7.7萬個職位。展覽業近乎在年初至今「食穀種」,當中不少公司需安排員工放無薪假以節省成本,散工者如同失業。他們本來有望在暑期開工,如今唯有繼續望天打卦。

縱然出版、展覽業也是生意,業界要承受財務風險,但疫症難估難測,而貿發局的確安排不周。事到如今,貿發局應順應參展商要求,先退回按金,企業補回一筆現金周轉業務。其次,商討復辦日期須充分聆聽參展商以至醫學專家意見,及時應變。當復辦時,局方和政府可再次補助參展費。另外,對於前線員工和自僱者,政府應加碼提供一次過生活應急補助。

其實,業界沒有坐以待斃,等待政府救援。它們把握時勢,例如書商發展網上售書渠道,並提供優惠,期望維持收入。而展覽業亦發展網上展覽會,民眾和商人可以全天候遙距參觀攤位,接洽生意,疫症開啟了互聯網營銷新路,而香港的展覽業享負盛名,如能結合數碼科技,說不定帶領香港創出另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