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日本的角度理解安倍晉三的接棒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任後,競逐成為執政自民黨總裁以成為「繼任人」之爭最近白熱化。三名競選人菅義偉、石破茂和岸田文雄陸續提出政策路線,以說服黨內支持。三人在有關中美問題上,都直接或間接提到要在中美之間拿好分寸,避免過於親近某一國。他們的表態顯示,日本的外交政治取態並沒有如一些評論所預期,會跟隨「反中」民粹思潮形成對華鷹派政府。很多人對日本的政治形勢並不熟悉,慣常以西方民主國家的一些現象套落日本,但結果可能是不得其法。

三名競選自民黨總裁的候選人最近一周開始陸續公布自己的施政方針。在日本當下的局勢下,新冠疫情與對應經濟下行的國內事務自然成為最大重點。相對而言,如中美兩國的關係並非極為重要的議題。即使談及到中、美兩國時,三名候選人無大認為要謹慎處理好與兩國的關係。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繼任的菅義偉則表示,外交政策將繼承安倍的路線,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建立穩定關係,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訪之事要謹慎處理。石破茂早則認為,中美兩國之間,日本並非一定要只選其一。岸田文雄認為世界在分斷,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盛行,日本要堅持多邊外交才是生存之道。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有望接班安倍,成為新首相。圖為菅義偉2019年5月1日抵達東京皇居出席天皇德仁的即位儀式。(Getty)

日本將轉向對華鷹派?

說白了,三者的外交方針其實是大同小異,無論何者繼任,可以說對中國的態度與安倍時代是一脈相承。我們指出過,認為安倍是親中本來就是有偏差的理解,安倍只是找尋日本安穩發展的空間。經濟上,不單兩國之間,甚至東亞以至於包括東南亞在內的區域經濟,日本都得與中國能有合作的氣氛。但另一邊,軍事上日本依賴美日安保條約,此也早已植根於日本大部分民眾的認知中,而且經濟上美國仍然為日本提供大量貿易順差。日本在中、美兩國之間的狹縫中生存,偏向某一邊都會有嚴重後果,故此不管是誰,日本的政治精英總得在中美之間維持一定的平衡,既不可能與中國鬧出太大對抗,但也離不開美國的影響。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日本將轉向對華鷹派的預期和想像呢?這估計與將新冠疫情推卸中國的民粹氣氛,以及自《港區國安法》通過後,日本政客和民間對中國的批評,令很多人「會錯意」認為日本會跟隨美國和西方國家一樣針對中國有關。尤其是在媒體對曾對中國有比較尖銳批評,以及主張要加入「五眼聯盟」的河野太郎大加報道後,更加令香港抗爭派有了「日本支持香港人對抗內地」的想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原本擬在年初訪問日本,但因疫情推遲。圖為2016年9日,習近平(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左)在杭州的G20峰會上會面。(Getty)

消費稅和社會保障更重要

會有這種錯覺顯然是出於對日本政治圈的不熟悉,尤其是習慣以西方以至香港民粹主導政治思潮的現象去看日本。事實上,日本由於自民黨的獨大,以及政治圈的封閉,令民眾短期的情緒對政治的影響減低,以民粹政客亦難以以炒作議題快速上位。另一方面,日本除了大都市地區的年輕選民外,普遍對於身外之事的興趣不大,「消費稅」和「社會保障」等切身問題比起關心他國之事更易成為選舉重點議題。從好的方向而言,民粹思潮較難令日本因興奮而作出錯誤決定;從壞處看,日本政圈如此封閉,也令其難以吸收世襲政治家族以外人才,在政治上易於向大財團利益傾倒和因循舊政。不論如何,日本的政治生態如此,簡單化認為因為日本也是「民主國家」便會與西方有類似的政治社會,結果是不得其法。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強調「亞洲價值」,強調在所謂普世價值之外,亞洲重視群體主義、家庭、調和等價值自然會形成獨特的社會性。要理解亞洲的政治與社會,並不能簡單將西方的那一套搬字過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