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顧者乏力 政府是時候解決問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葵涌邨月初發生的殘疾人士家庭倫常慘劇,引起社會關注,四名立法會議員周二(9月15日)要求政府訂立支援零輪候目標,並提出短期、中期、長期等解決建議。而最不容忽視的是家庭照顧者的困境。

據2015年政府統計處數字,香港至少有20萬名與殘疾人士同住的照顧者,大部分的家庭照顧者不僅自身身心俱疲,更有部分以老護殘、以殘護殘,在能力和精力上都不足以單獨提供完好地照顧。比如,有患小腦萎縮症的照顧者日前出席關注組織的活動時,表示在扶起父親的過程中常常支撐不力,雙雙跌倒。而家庭照顧者往往也缺乏專業的照顧技巧,不少智障子女在家與在學校情緒便相差很多。

嚴重弱智人士家長協會主席黎沛薇指,不少病患如自閉、過度活躍症需長期住院,狹窄環境對患者狀況不好。(資料圖片)

政府要讓家庭照顧者喘息

然而相對不少社會有專門為家庭照顧者提供的喘息服務安排,香港照顧者支援服務不足。截至2019年底,全港暫託、日間護理中心的名額空餘合共不足200個,顯然無法滿足20萬和殘疾人同住的照顧者相比需求。殘疾人士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亦需輪候多時,增加了照顧者的壓力。

因此,社會福利署應積極提升暫托名額、臨時住宿等服務,讓家庭照顧者得以喘息。實際上這些社區照顧的成本相對院舍照顧低不少,場地要求亦不高,而又能在減輕照顧者壓力上發揮巨大的作用,十分值得投入。針對疫情的特殊情況,張超雄等立法會議員周二提出安排視像服務,篩查高危家庭重點扶助,以及有限度地開放庇護工場、日間中心等場地,社署也應積極考慮。畢竟疫情尚未完全結束,而這種特殊時期的規劃並不涉及額外的投入,提前制定好方案可以防止特殊情況下照顧者壓力倍增,減少激發悲劇的可能。

照顧者津貼需大幅提升

在經濟支援上,當下針對家庭照顧者的經濟支援僅有關愛基金下的首兩期照顧者津貼計劃。然而該計劃現時津貼額僅為每月2,400元,且為邀請申請制,門檻極高,目前也只有1,865人成功申請。

因此,政府應提高照顧者津貼的額度,並降低門檻、將其恆常化,更應進一步檢視目前津貼制度的不足。比如目前傷殘津貼和照顧者津貼相衝突,申請了傷殘津貼的人士便不能申請照顧者津貼。在政府資源沒有讓「以殘護殘」、「以老護殘」等個案歸零時,便應檢視兩項津貼衝突的情況,避免讓相關家庭陷入精神和財政的雙重困境中。

關注殘疾人士照顧者平台今日召開記者會。圖左為陳嘉儀。(受訪者提供)

官員須主動改善問題

政府更應較議員建議的做得更前一步,參考其他社會照顧者經濟支援的例子,提供更多的經濟補貼。比如可以參考芬蘭政府,允許照顧者申請額外資助聘請私家看護,減輕家庭照顧者,尤其是「以殘護殘」、「以老護殘」家庭的壓力,也讓被照顧者得到更好的看顧。

有家庭照顧者形容自己是「被遺忘的一群人」,實令人羞愧。官員必須聆聽到這些弱勢家庭的需求,社署更應主動接觸他們,而不是被動等待社會施壓才做事,如此才能知民困,解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