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國泰或大規模裁員 政府會否袖手旁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環球航空業正處於冰河時期,國泰航空上月的載客量按年大瀉近99%。在此經營困境下,國泰放棄申請政府的第二輪保就業計畫,顯然是不欲被政府援助的附帶條件,影響業務重組計劃。國泰作為本港的最大僱主之一,其商業決定動輒就涉及逾千人的生計,即使政府不能干預,亦有責任將裁員的震盪減至最低。

受各國的防疫措施影響,國泰周一(14日)公布上月的乘客量僅得3萬5千人多,按年大跌98.8%,其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坦言,「⋯⋯若不因應旅遊市場新常態而調整營運部署,集團最終將無法生存。」由於國泰目前每月仍耗費15億至20億元現金,經濟復甦又似是遙遠無期,架構重組難以避免。

架構重組多數涉及開源節流,而節流又離不開縮減成本,故不少人亦預料國泰拒絕申請政府補助,是為公司的裁員計劃保留後路。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主席王思敏認為,公司向工會解釋時,表明上述決定是為末季公布業務新方針時能保留靈活性,故預料前線空中服務員及地勤人員將在裁員計劃中首當其衝。

疫情以來,國際航空業大受打擊,圖為香港國際機場。(資料圖片/羅國輝攝)

裁員影響非淺 政府應減震盪

雖說經濟難關當前,裁員與否本為商業決定,但國泰作為本港的最大僱主之一,自有其社會責任須兼顧。國泰目前在全球僱用逾3萬3千名員工,其中約2萬7千多人為在港職員。若然裁員數量真的如市傳般多達總人手三分之一,這將使多達近8千人失去飯碗。可是,國泰及其附屬公司在第一期保就業計劃裡,已獲得5億元公帑,補貼薪金工資,而企業早前推出的第二輪無薪假裡,參與比率亦高達9成,可見員工亦願意與公司共渡難關。如今員工的無薪假期尚未完結,政府的緊箍咒一鬆綁,國泰的裁員計劃已甚囂塵上,員工縱有不滿也是可以理解。

國泰在6至8月份凍結人手,已依照保就業計劃的要求,若然裁員涉及人數眾多,政府亦不能坐視不理。政府於6月運用土地基金向國泰注資273億元後,委派了唐家成及袁國強出任集團董事局觀察員,兩人在董事局會議雖然均無投票權,但至少亦可助政府向國泰遊說保就業的重要性。例如,由於機管局收取的機場「泊位費」同屬航空公司的主要成本開支,政府和機管局亦可考慮,以暫收泊位費來利誘國泰將裁員規模減至最小;或遊說國泰將裁員計劃延後半年,讓員工有更大空間尋覓出路。

若國泰公布大規模裁員,相信也是各界意料之內,政府要及早在企業之外為打工仔提供更多支援。當局除了可舉辦職業博覽會、由勞工處主動跟進員工補償事宜,更重要的是適當地動用公帑,創造就業機會。一如法國政府因恐怕國內的就業職位會因疫情大減,在本月初推出「法國重啟」大計,大花逾千億歐元,望能拯救就業市場,並於明年創造16萬個新職缺,箇中目標不單是要穩定就業市場,同時亦希望此藉拉動法國企業在新能源、農業、生態轉型等方面的競爭力,促進長遠經濟結構轉型,故即使港府未能協助國泰員工保留職位,亦不能袖手旁觀,任由失業潮甚至可能的骨牌效應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