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就業援助需更針對性及利民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周四(17日)公布6月至8月失業率為維持在6.1%,但這不代表政府已穩定了就業情況。因為失業人口其實增加了5,800人,只是整體同期勞動人口增加才令比率不變。考慮到6月短暫商機恢復後再次收緊了防疫措施,有預計下一期公佈的7月至9月失業率或會升至6.3%。因此,政府必須檢視保就業計劃的不足,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疫情就業支援。

6.1%是各行業整體失業率,實際上不少重災行業遠高於此一倍甚至不止。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失業率達15.7%,餐飲服務活動失業率達14.4% ,藝術、娛樂及康樂失業率也達10.3%。不能忽視的還有失業率持續上升的建造地基及上蓋工程、住宿服務等行業,目前兩者分別為9.7%與9.5%。無差別資助所有行業的保就業計劃,未來應考慮更具針對性地投放資源,讓受影響較大的行業收到更多幫助。

(蔡正邦攝)

支援僱員最實際

其次,政府應反思透過僱主發放資助的方式。目前,保就業計劃難以限制放無薪假、支半薪、炒掉老員工換人等做法,這些職場的壓榨難以體現在失業率上,亦會催生就業不足的情況。職工盟主席吳敏兒便稱收到的求助個案八成多是被放無薪假。而6月至8月得就業不足率也確上升0.3%達3.8%,處沙士之後的高位。

對此,政府不應再以種種理由拒絕失業援助金,而應靈活地想辦法做到事情,例如考慮能否透過MPF賬戶,或者向企業索要具體的受保障就業名單,以確保資助能夠如數發放給員工個人。政府更應考慮通過創造就業的方式,直接幫助市民在疫情下拿穩謀生的飯碗。比如政府作為最大的外判使用商,又有逾300多個公共屋邨,完全可以嘗試在不影響現有的收入水平情況下,通過調節清潔、護理、物管、保安等工作工時的方法,創造新的臨時就業機會。

(資料圖片)

應設失業援助金

在保就業計劃中,政府被指寬待企業嚴律,比如已批出的保就業計劃第二期的第一批約2萬資助企業中,有23%曾違反不炒人承諾,但他們只需把政府資助的公帑歸還部分,只是拿少了「著數」,根本沒有受罰可言。但對於真正需要幫助的市民,政府卻遲遲不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只延長失業綜援。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諸多推搪,一説疫情漫長,援助金不可能只是「臨時」之舉,又搬出「道德風險」。何以政府可以一次次資助違背承諾的企業,並不擔心他們的「道德風險」問題,卻不能資助基層市民度過食不果腹的危機?當有公司開始不申請保就業計劃,考慮裁員甚至結業時,便意味失業率可能再上升。坐擁8000億儲備的香港政府要做的是資助被裁的員工,設立臨時失業援助金,讓本應用於保就業的公帑用得其所。

即使明年疫苗面世,經濟復甦仍待時日,也正因為經濟挑戰是長期的,政府更應修正以往做法,拿出真正的惠民就業保障,幫助基層渡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