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弱勢勞工 政府應上調最低工資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最低工資委員會據報完成兩年一度的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檢討,但無法達成共識,而大部分委員傾向凍結金額。委員會於下月底前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新冠肺炎疫症加上經濟衰退,對基層打擊甚深。政府在聽取委員會「主流意見」之餘,更須有主見,提升薪酬以保障基層打工仔的生計。

最低工資在2011年起實施,委員會過去四次檢討均意見一致,調升工資水平,並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採納。委員會在本月開會討論後,工聯會理事長黃國確認媒體報道,指委員會沒有共識。雖然勞工界支持增薪,但支持凍薪的是商界和學界形成「主流意見」。若然政府採納委員會主流意見,意味着2021至2023年的最低工資維持每小時37.5元。

市道疲弱是事實,要求加薪也許是強人所難,但僱員若以最低工資受聘,以每月上班26天,每天工作九小時計算,月薪只不過是8,775元,肯定入不敷支。他們要麼加工時掙更多錢,要麼節衣縮食,兩者均非理想。不論是政府派錢一萬元,還是慰勞清潔保安的4,000元防疫津貼,對僱員來說也是杯水車薪,相信相當部分已經花在防疫物資和醫藥費了。他們冀盼未來每月多三五百元收入,如今盼望隨時成空。

向全港的公私營物管公司發放2萬6千元的防疫津貼,包括為清潔工及保安於疫情期間每月提供額外1千元的資助。(資料圖片)

勿誇大漣漪效應

更重要的是,上調最低工資的話,並非所有企業及所有員工皆受影響。統計處2019年的《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顯示,全港領取最低工資的人有2.12萬,只有1,500人任職餐飲服務業,有逾半即1.14萬人任職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9,000人任職超市、便利店、零售店。後兩者是疫症受惠者,忙於應付市民龐大的防疫需求,不僅倒閉裁員的機會較小,更有餘力酌量調升薪金。由於可見,上調最低工資本質上就是針對性地幫助最有需要的勞工。別忘記,不少相關企業也申請了政府的保就業計劃,政府已承擔半年半數的薪金支出,減輕了它們的財政壓力。

至於過往幾年經常提及最低工資增薪會觸發的漣漪效應,即使存在但影響已大為減少,因為市場工資早以超越最低工資,僱主不應誇大兩者差距。其實,社會更需要擔心僱員因為要急於覓工而接受比以往幾年低的工資,而最低工資正好發揮工資「保底」的功能。

根據法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要參考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但並不受該等建議所約束」。尤其抗疫期間,基層工人在不同崗位默默付出,守衞社區。他們隨了值得社會讚許,亦值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提升最低工資

勞工處助理處長何錦標認為,維持兩年一檢較合適。(張浩維攝)

兩年一檢不合現實

自從推出最低工資以來,勞方一直批評兩年一檢。在經濟好景時,最低工資增長未能及時追上物價升幅,直到2019年的工資增長才超越通脹。是次檢討則比較棘手,因為經濟前景未明,參考的數據亦不配合現況。正如委員會文件指出,委員會考慮2019年的《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亦會考慮今年較後期的工資數據和經濟情況。前者反映經濟好景,後者反映經濟不景。另一方面,新的最低工資水平在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實施,屆時經濟可能已回復溫和增長,僱員的工資屆時不變的話就如同被減。

不論是何種情況,兩年一檢是滯後於時勢,一年一檢才能反映現實。勞工及福利局曾回應因為收集數據和執行需時,又要評估調整對勞動市場影響,故要兩年一檢。有工會建議統計處可以每年12月發布統計報告,最低工資委員會在翌年2月呈交建議,便可維持5月實施。具體日程可以另議,但既然英國、日本、澳洲等國的最低工資也是每年檢討,證明了完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