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國兩制」在深圳四十周年大會上被提出來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深圳周三(14日)舉行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南下主持尤其矚目。雖然這次的主角是深圳,但習近平在發言期間兩度提及「一國兩制」,對香港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習近平周三表示,深圳「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並要「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向來「一國兩制」被視為香港與澳門的事,為何這次與深圳相關?

深圳一制與香港一制的比拼

首先,應從更宏觀的角度理解這次深圳大會。在此前不久,中央政府才發表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方案》,進一步規劃深圳的改革開放;而特首林鄭月娥則宣布押後《施政報告》,冀與中央各部委商討後有更多措施。而在大會之上,除了港澳兩個特區的行政長官及前行政長官出席外,主管港澳事務的政治局常委韓正及現任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亦在其中。由此可見,這次以深圳為主角的大會,香港作為毗鄰的特區,也有一定角色。

深圳由經濟改革特區,到如今被稱為社會主義示範區及綜合改革試點,它顯然代表了中國內地,以社會主義為本推動經濟改革。而在深圳河以南的香港,則堪稱資本主義的典範,曾被經濟學者佛利民視為示範單位。故此,當中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甚至加強香港與深圳的經濟合作時,同時間就是內地一制與香港一制的互動。這個互動既是一種積極的合作關係,但也一定會有良性競爭效果。

10月14日,特首林鄭月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01直播截圖)

香港兼備內外循環

觀乎近年發展,深圳的經濟成果豐碩,如今可以說已為創科之都,有華為、中興等科技巨頭以此為總部。香港仍然依賴地產等舊經濟,土地成本限制了創業以至生活居住,發展難免相形失色。但與此同時,香港性質上作為特別行政區,擁有較深圳更大的自主及彈性,而習近平周三強調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香港既為中國內循環的一員,又能助其與國際外循環接軌,其角色更是獨一無二,只看香港能否把握機遇。

「一國兩制」在深圳大會上被提了出來,既是在強調兩制要積極互動,香港與內地(尤其深圳)要加強交流,也折射出兩制正在以殊途發展,看誰能走得更遠。從這個角度看,「一國兩制」的意義便更加深遠而有方向性。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優惠,會是因驕傲而落敗於烏龜的兔仔,還是可及時睡醒而發力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