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縱陷寒冬 員工福祉不能忽視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華旅遊周二(27日)向全體近300員工發通告,要求員工周四(29日)中午前回覆是否接受12月起停薪留職。新冠疫情未解,旅行社裁員減薪潮勢必陸續有來,即使如此,員工福祉必須重視,而資方若改變僱傭合約,必須處理得妥善。政府方面,「保就業」計劃的效力正在失效,其與業界及商舖業主均須群策群力,助僱員捱過旅業寒冬。

該通告指公司無力應付薪金和租金開支,員工須在周四中午前回覆是否同意由12月起停薪留職,首階段為期三個月。疫情下不少旅遊業員工在疫情初期已停薪留職,未實行的一群亦預計在政府「保就業」計劃結束後跟隨。

新華旅遊向職員發出內部通知,要求全體員工12月起停薪留職。(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回覆期倉促 條款要具體

然而,更改工作條件是重要事宜,僱主應該給予充足的時間和訊息給員工考慮。以今次安排來說,僱員考慮的時間未必充足,而且通告內容沒有交代員工不接受的後果,員工可能誤以為不接受就等同失去所有權益,才答允停薪留職。

正如工會指出,倘若僱傭雙方的合約是以固定月薪計算報酬,而員工拒絕停薪留職方案的話,公司不可當員工自願離職,而是解僱員工,僱主須支付代通知金和遣散費等款項。

僱主拋出新工作條款時,內容愈具體,勞資雙方日後陷入勞資爭拗的機會愈少。在這方面,勞工處短期內應發出指引,建議減薪、停薪留職、無薪假、長期削工作量等關鍵事項應設有通知期,並且要列明接受或拒絕新條款的後果,供僱主參考。長遠來說,處方要考慮強制落實通知期措施。

新華旅遊向職員發出內部通知,要求全體員工12月起停薪留職。(資料圖片)

保就業效力退 政府商界須救旅業

新華旅遊停薪留職事件,同時反映政府「保就業」計劃未能來得切接上旅遊業復甦,支援企業支薪的效用正在消失。外地疫情反覆,旅遊氣泡難成,而本地染疫個案久未「清零」,內地和澳門不會輕易與港通關。單靠本地遊,旅行社的收入只是杯水車薪。今年首九個月本地已有73家旅行社結業,而政府明言沒有打算再推「保就業」,社會已預計更多旅行社會節流結業,只是因為新華旅遊較知名,外界才大幅報道業界困局。

近年內地旅客過量引起社會問題,加上港人減少依賴旅行社出行,社會未必支持旅行社繼續獲公帑補助。的確,旅行社必須轉型和檢討營運模式,但行業受疫情打擊不是行業的錯,加碼補助旅行社也無可厚非。當然,更好的方法是政府設立救濟金,直接幫助包括約1.5萬名旅遊業從業員的失業或就業不足工人度過難關,亦避免有不肖旅行社扣起「保就業」補助不發薪。

除了政府外,商界也責無旁貸。過往旅遊業興旺,部分旅行社舖租佔支出不足一成,但如今旅行社近乎停運,現金流愈趨緊絀,應付租金愈來愈難,假如商舖和辦公室業主可以減租,定能跟業界共渡時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