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弱勢社群欠著墨 具體措施似有還無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押後個多月的《施政報告》周三(25日)發表,事前特首林鄭月娥預告將提出200項新措施,在不動用新資源的情況下為巿民提供「更佳服務」。可是政府在照顧弱勢社群方面,《施政報告》仍只見在細節上小修小補,距離給予弱勢社群希望的目標仍相差甚遠。

近月本港發生多宗倫常慘劇,先後有葵涌邨有46歲三子女之母勒斃智障長子;深井浪翠園51歲抑鬱婦偕一對子女伏屍家中接近一周才被發現等。本港殘疾人士支援、對於照顧者的協助,以及公營的精神健康服務現況都令市民關注。然而《施政報告》對以上兩方面的著墨,卻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林鄭月娥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高仲明攝)

照顧者支援短線 欠缺具體規劃

在支援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額外措施,例如透過「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增設暫顧服務宿位;有剩餘宿額的特殊學校附設宿舍部提供暫託宿位服務;及在足夠空間的情況下,安排有需要到日間配對展能中心接受服務的舍友留在其嚴重弱智人士宿舍接受服務。

然而多項措施局限於分配現有的剩餘資源,縱然可解一時燃眉之急,政府始終需要從照顧者服務方面的人手支援,以及現有院舍的監察、發牌制度著手,從根本改變現時宿位不足、輪候時間的長期問題。惟《施政報告》只表示當局正進行研究,尚待當局對未來發展交出完整規劃。

對比去年至今港人因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而急劇惡化的精神健康情況,《施政報告》的應對明顯不合比例。(資料圖片)

精神健康堪憂 報告著墨不足

在精神健康方面支援,《施政報告》亦只簡短提及由「禁毒基金」提供3億元額外資源,用於加強社區支援有需要的市民,提高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對比去年至今港人因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而急劇惡化的精神健康情況,政府應對明顯不合比例。

今年8月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在1.1萬名市民當中,逾七成人呈現中至高度抑鬱症狀,而超過四成人有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狀。政府應對症下藥從醫療系統上增加公營醫院精神科服務人手,或為市民提供資助,讓經濟條件較差的市民亦有能力尋求私人醫生或輔導中心協助。政府額外撥款3億,更欠缺詳細的支援政策,目前正急速惡化的港人情緒健康問題,將難以解決。

香港天文台可於2021年以八種少數族裔語言提供天氣資訊確實是一種進步,但政府仍遠遠不能因此自滿。(高仲明攝)

少數族裔欠支援 《報告》似為寫而寫

除了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壓力頻臨爆煲,以至今年愈趨惡化的港人精神健康令人擔憂,少數族裔也是本港的弱勢社群之一。然而今年《施政報告》只提及政府過去已開展的活動、政策,甚至連天文台增加天氣報告語言亦被列入《施政報告》。種種現象都不難令市民擔心,政府的少數族裔支援政策是否已經乏善可陳。

語言不通的確是少數族裔與社區互動的一大障礙,但政府在配合少數族裔生活同時,措施不應止於天氣報告的報導語言。政府未來除了需要如《報告》所言,讓更多部門可以配合少數族裔所需之外,教育當局仍可作積極配合,在常規中學、小學課程之內,甚至從幼兒教育政策入手,給予少數族裔更多中文學習的機會,也培養適合少數族裔學習廣東話的語境氛圍,協助少數族裔在長大後可與本地社區互動。香港天文台可於2021年以八種少數族裔語言提供天氣資訊確實是一種進步,但政府仍遠遠不能因此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