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IPO】散戶一手難求 只准大戶入場?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內地短片平台快手1月26日起招股,預計募資420億元,目前不少券商推出20倍槓桿,老虎、富途、華盛等券商最高為投資者預留額度200萬元「抽新股」,截至周三(27日),快手孖展額已達3198億,超額認購逾300倍,中銀、恒生在首日招股便被「借爆」孖展額度。在熱門新股面前,散戶一手難求,機構投資者往往以億入貨。到底熱門新股在機構投資者、大戶、散戶之間是如何分配?制度上它們又有否修改空間?

在港交所作首次公開招股的股票,若有同時包含「配售」及「認購」的部分,兩者分配須按一定比例。配售是指國際配售,或售予基石投資者的部分(多為大型機構,會以禁售期換取優先認股權),而公開認購則是常見的「抽新股」部分。

甲組、乙組、頂頭槌?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就「證券的首次公開招股」所發指引,在超額認購少於15倍的情況下,指引要求股票的認購部分不得少於其發售股票的10%。港交所亦會因應市場認購狀況調整「配售」及「認購」比例,例如當股份獲超額認購達100倍或以上時,便會運用「回補機制」,使其認購部分股分增至50%。

至於所謂「甲組」、「乙組」(即指引內的A、B組),便是將供公開認購的股分總數平均分為兩組:A組將分配予認購額為500萬以下的申請人;B組則會分配予認購額超過500萬元的申請人。根據港交所的「證券的首次公開招股」應用指引,供公開認購的證券總數應平均分為兩組,兩組分別以「按公平原則分配」。但為什麼人數眾多的甲組為什麼不能獲分更多股數?以至於何謂公平原則,這裏依靠的也是業界習慣或企業決定,指引並沒有明確列出。

現實中一般甲組認購人數較多,中籤率會較低;而投資者只要擠身乙組,則不論其認購股數,大部分情況亦會至少中一手。因此部分投資者為增加抽新股的中籤機率或所得股數,便會借孖展以擠身乙組,或者利用「頂頭槌飛」(即向銀行借款,申請買入股數上限*),以此進入乙組最前端位置購入最多新股。

*計算回補前的公開發售股數一半

散戶抽股如抽獎(資料圖片)

資本分配的準則

以超額認購過百倍的新股為例,散戶除非借入孖展,否則在風險較低的方法之內,現時散戶只能在機構或國際投資者買入「配售部分」之後,再於剩餘的「認購部分」中與認購多於500萬港元股分的「大戶」對分。變相散戶所能分得的新股,其所佔比例往往甚少,在現時的新股發售的機制之下,散戶抽股如抽獎。

市民有資本能在投資市場增值,本來已經是富者愈富的一個原因。而大戶和機構投資者能夠首先持有熱門新股,散戶因「一手難求」難以分享股市上揚的收益,可謂進一步加劇資本主義下的富者愈富現象。從改善社會資源分配的角度看,港交所可研究在指引內界定「按公平原則分配」的實際定義,從提高熱門新股的「認購部分」比例,加大「甲組」所能獲分的股票分額,甚至開放讓散戶以遵守禁售期的條件優先購入新股等方法,藉此提高散戶能夠透過新股獲利的機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投資市場應讓更多人能公平參與,而非大戶明顯佔優。

反對讓散戶持有新上市企業的大部分股票者,其中一個理由是機構投資者往往較長線持有股分,但市場散戶卻不時急於獲利,或恐慌拋出,不利穩定市場秩序。例如美國的新股大都由企業選定一家或數家投資銀行作股票承銷商,大部分情況下,美股散戶連「抽新股」的環節亦無份參與。但這個前提是否成立,本身已經有疑問。而在市場秩序與資本公平分配之間,當局亦應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