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自由市場的美國也打算向資本動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周一(22日)通過新一輪刺激經濟法案,並將之提交參眾兩院審議,但這份總額達1.9萬億美元的《2021美國救援計劃》如何埋單仍有待解決。財政部長耶倫認為可從上調企業利得稅和資本增值稅着手,以維持公共財政的穩健度。耶倫的建議是針對富裕階層徵稅,不失為是一石二鳥的辦法,既可為華府的鉅額開支融資,亦可紓緩疫下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

新冠肺炎不但已經令美國逾50萬人病歿,經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經過屢次修定後,周一終於通過總統拜登的刺激經濟計劃,有待參眾兩院審議。這份總額達1.9萬億美元以扶助基層和貧窮人口為主軸,當中包括向年收入少於7.5萬美元的個人,以及年收入少於5萬美元的家庭發放每人1,400美元的支票;將聯邦失業補助金額由每周300美元上調至400美元;在2025年前將最低工資逐步調高至每小時15美元等等。不過,反對者則認為法案不但效用成疑,同時亦會加重政府財政負擔,並導致通脹升溫。

耶倫周一出席《紐約時報》的視像講話時表示,拜登贊成提高公司利得稅稅率,由原本的21%大增至28%,並形容提高資本增值稅是「值得考慮」的選項,惟此要仔細研究後者對普通投資者的影響。耶倫同時指出,拜登欲推的經濟刺激計劃所涉金額龐大,華府需要有相應稅務調整,否則或會對國家的債務狀況產生隱憂。

稅改劍指貧富差距

撇除債務考慮,耶倫有意提高上述的累進稅稅率,背後亦有貧富懸殊的考慮。去年3月美國疫情踏入首波高峰時,已有數千萬民眾因經濟衰退而失去飯碗,但當經濟開始回彈時,在服務業工作的黑人、西班牙裔、千禧世代等群組就業比率,卻未如白人專業人士般容易找到合適工作機會。疫情對各群體和行業的打擊亦不盡相同。耶倫接受訪問時提及,美國現有1,500萬人欠租、2,400萬成人和1,200萬孩兒未有三餐溫飽。但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的富豪榜統計出去年收入最高的25名對沖基金經理收入創下歷史紀錄,單是美企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Jim Simons一人已賺取約26億美元收入。可見美國雖然是一個國家,但其民眾生活質素卻似是活在兩個平均時空。

疫下各國央行紛紛推出規模前所未見的貨幣政策,雖然是拯救經濟的必要之惡,但其副作用亦將為社會種下不穩種子。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首次搬出量化寬鬆後,已不少論者批評由貨幣政策推動的經濟增長不均,大多都只會流向金融和房產市場的炒賣活動,並使資產價格脫離實體經濟表現,基層民眾不但因資本短缺而無法搭上資本增值快車,反而更會眼見貧富差距擴大,生活質素每況愈下,而對政府以至社會產生怨恨。故從拜登政府有意從富人稅着手改革,不但可以緩解公共財政的壓力,同時也是劍指貧富差距的二次分配。

即使連推崇自由市場的美國亦願意考慮向資本動刀,香港政府官員更應展開研究,為經濟結構改革早做準備。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不斷強調疫情期間政府開支大增,難再有規模巨大的紓困方案,但卻沒有正視庫房連年「水浸」的現實,亦未見思考如何從稅制等方面入手,收窄社會的貧富懸殊。這種畏首畏尾的處事方式,不單承襲歷屆政府的管治風治,妄想地以不變應萬變,更會延宕改革的時機,令本港的經濟結構矛盾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