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加速 高通脹不能不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隨着歐美等地區開展了接種疫苗計劃,加上美聯儲大量「放水」,全球經濟正有快速復甦的苗頭,在先前受疫情拖累的歐美地區尤是如此。彭博社上周六(20日)引述摩根大通(JPMorgan)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等的預測,指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將遠高於疫情前水平,甚至會比中國更快。不過,不少經濟學家也同時警告,快速增長的代價可能是高通脹甚至惡性通脹,不單不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更有可能發展成新的經濟問題。採用聯繫匯率的香港,同樣大受美元貨幣政策的影響,不得不對未來的通脹謹慎應對。

美國經濟復甦預期不斷升溫,自去年第四季時美國10年國債孳息率開始有上行趨勢,今年首個交易日便突破1%的心理關口,現已達1.36%。美債孳息率向來被市場解讀為對市場實際利率和通脹預期的指標,其不斷爬升引發市場開始擔心實際利息上行,這又將加大成本,刺激通脹水平。此外,實體經濟重啟預期會大增零售需求,加上油價等成本上漲,物價通脹的預期更為熱烈。

美股正在美元「洪水」的衝擊下不斷暴漲和膨脹,直至消耗掉全部的力量,在不遠的將來轉化為難以遏制大規模通脹。(Reuters)

多種指標指向快速通脹

另一方面,美聯儲已對市場投放巨額資金,大量美元充斥市面,而拜登政府也樂於加大政府開支,配合「放水」政策。加上兩者都表示寬鬆政策會繼續維持一段時間,對通脹會採取容忍態度,這些政策都加大了通脹加劇的可能性。

美國今年GDP增長可能很快速,但也有經濟分析認為這種增長將伴隨着高通脹,甚至形成惡性通脹。著名電影《大空頭》的原型主角Michael Burry及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全球研究部門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近日都發出警告,現時美國與1910至20年代初德國威瑪共和國又或是上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高通脹的情況類似。經濟會看似很好一段時間,但高通脹水平和經濟過熱在若干年後最終將會變成惡性通脹或滯脹,輕則引起社會危機,嚴重甚至可能出現貨幣崩潰。

政府統計處公布2021年1月的消費物價指數,當中剔除所有政府的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後,基本通脹率為-0.5%。(資料圖片)

通脹亦正迫近香港

美國經濟會否有新一輪問題也許還是言之過早,但通脹預期正在升溫卻是不爭事實。雖然香港現時的通脹仍處於低水平,本周一(22 日)新近公布的物價指數顯示扣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後,基礎物價(CPI)仍處於負增長。但正如美國各種通脹指標所展示,香港末來一年至數年有可能面臨新的一輪通脹浪潮。

港幣與美元掛勾,欠缺自身貨幣政策,加上香港是自由港,資金自由進出,是國內以至國外資金集中熱門地方,美國如果出現高通脹浪潮的話,香港絕不可能獨善其身。通脹本身並非什麼可怕的事,現代經濟一般也認為成熟經濟體有一定的通脹水平屬於合理,然而當社會持續高通脹便可能引發重要社會問題。

就如1970年代的美國一般,歷史多次證明通脹加速下,實體物品與資產升值的速度往往比薪金增速要快,甚至可能出現高通脹高失業率的「滯脹」情況。打工仔在高通脹下購買力將下降。對於那些無法購買資產參與資本遊戲的低下階產而言,情況尤為嚴重。香港今日的不少社會問題,例如高樓價與工資增長追不上通脹等,某程度都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貨幣寬鬆快速通脹所遺留下來的。政府周三(24日)將公布財政預算案,當下的政策固然是優先考慮如何將香港帶出疫情的經濟困境,不過同時也不能忽視美元水浸所可能提來的社會問題,預先做好應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