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改組方案「333」比「234」更能體現鄧小平精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正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其中一項重點是香港的政治制度改革。當中有些保守人士主張立法會地區直選削減至20席,功能組別為30席,重新引入的選舉委員會將佔40席。然而,我們認為三者平均分配30席的方案更適合香港,而且相信中央也認同「333」方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是為了確保「愛國者治港」,指導原則是要令「一國兩制」更行穩致遠。因此在本質上,是次立法會改組並不應該是意氣上的報復,而必須要有大格局的考慮。

並非政治花瓶 央港重建互信

「234」方案的最大問題在於由親建制人士為主的選委會議席在立法會中將有過大的權力,直選議席的影響力驟降。須知道是次改組,並不是要令直選議席變為政治花瓶,而是要考慮到近年政治環境的實際情況,要先令立法會回到較穩定的狀態。

在「333」方案之下,地區直選、功能組別及選委會平均各佔30席,加上立法會議員必須要效忠特區政府及擁護《基本法》,已能充份確保立法會的政治穩定。採取較寬鬆的方案能讓直選議員有較大的政治影響力,較有利於民主派與中央重建互信。長遠而言,立法會仍然是以《基本法》第68條所規定的「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為目標。

夏寶龍鼓勵積極參與香港治理

事實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22日出席「愛國者治港」研討會時,便強調中央不是搞「清一色」。他當時表示:「一部分市民由於長期生活在香港這樣的資本主義社會,對國家、對內地了解不多,甚至對國家、對內地存在各種成見和偏見。對這些人的取態,中央是理解和包容的,也堅信他們會繼續秉承愛國愛港立場,與反中亂港分子劃清界限,積極參與香港治理。」既然「對國家、對內地存在各種成見和偏見」的人士,也可以「積極參與香港治理」,那麼在選舉制度的設計也就應該盡量寬鬆,讓更多人能參與其中。

有份出席「愛國者治港」研討會的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也指出,《港區國安法》頒布後,反對勢力已大為削弱,形勢與2019年相比而大為不同,此際做事要更小心,切勿過分處理,令香港「病人醫到變死人」。如「234」般霸道的改組方案是一劑不適合香港的藥方,只會趕走很多合適的從政者。「愛國者治港」的大方針決不是將民主派摒除在外,而是引導他們回到「一國兩制」大原則的旗幟底下從政。

鄧小平:多些中間派,各界舒暢些

我們應該常常記得,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1984年10月在北京接見香港國慶訪京團時,曾經說:「由香港人推選出來管理香港的人,由中央政府委任,而不是由北京派出。選擇這種人,左翼的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這樣,各方面人的心情會舒暢一些。處理這些問題,中央政府從大處著眼,不會拘泥於小節。」鄧小平作為「一國兩制」的構思者,他當然明白香港社會有多元的聲音,寬闊的政治光譜。正因為此,他才表示要吸納左中右的聲音,以得到各方面人士的認同。今次立法會的改組方案,也應該以此為誡。

鄧小平生前不只一次表示,「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現在為了香港的立法會改組,肯定不乏強硬派力推保守方案,想蓋過溫和派的聲音。但我們相信中央最終也會決定採取「333」方案,因為它更有利與香港社會重建互信,令「一國兩制」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