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或打擊中概股 香港機遇是守株待兔?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正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開打沒有硝煙的關稅戰,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接受霍士新聞訪問,不排除要求中國企業從美國交易所除牌。加上特朗普上屆政府任內已曾經檢查中國上市公司的審計底稿,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肯定已在研判退市風險,中國政府更加不會沒有底線思維。經濟戰雲密佈,香港無法作壁上觀。

不少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已在香港雙重上市,例如阿里巴巴、京東和百度。即使面臨美國退市風險,他們在香港上市的部分仍然提供了一定的安全網。不過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和估值水平與美國市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別是美國投資者對於科技和創新型企業的估值溢價較高。這些企業一旦被迫從美國退市,必然會考慮估值折價和流動性下降的問題。

雙重上市有顧慮 僅美上市燃眉急

至於拼多多、富途證券和滿幫集團等中概股目前更加只在美國上市,例如拼多多業務國際化,特別是旗下Temu品牌非常依賴美國市場。隨着特朗普政府加強對中國企業的威脅,拼多多必然會考慮替代市場。如果他們「回流」香港,需要不少時間和資金重新準備上市文件、符合香港的監管要求以及處理財務審計問題。

中國企業要吸納國際資金,在美國市場以外,會考慮的選項通常就是香港、倫敦和新加坡。倫敦的優勢在於接近歐洲企業和投資者,新加坡則以東南亞經濟為腹地,唯獨香港既可以面向國際,同時又有獨特的滬深港通交易,有利國際化的中國企業融資。事實上,香港市場的優勢,從在雙重上市的中概股上已經可以看見,南向資金提供了一定的流動性支持。

這是為什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最新一篇網誌,以「百年變局中又一香港機遇」為標題。然而,他雖然「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須讓香港成為它們首選的上市地」,但明顯仍然甘於被動。為什麼是「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而不是政府主動希望他們回流?若果中概股打算去倫敦上市,或者赴新加坡,難道證監會和港交所就不用爭取嗎?商經局、勞福局懂得「搶企業」、「搶人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偏偏不用搶中概股嗎?

簡化上市流程 鼓勵主要上市

瑞銀估計中概股ADR回流,可推高港股日均成交料190億元;高盛推算27間中概股符合回流香港上市要求,市值達到1.4萬億元。拼多多、富途、滿幫集團、傳奇生物、唯品會、極氪等在美國上市中國企業,香港接觸了幾多間?他們有什麼意向,對於回流香港上市的行政和時間成本有什麼顧慮?最低限度,二次上市的審批流程是否可以減少行政手續,減免重複披露要求,降低VIE合規成本?這屆政府重視提速提效,推動金融市場的工作更加不能例外。對於已經雙重上市的企業,香港如何鼓勵他們轉為主要上市,以符合南向互聯互通交易資格?

人工智能、創新科技正在顛覆各行各業,我們有沒有針對生物科技、電動車等創科行業制定便利的上市規則,吸引增長股來港上市?以至是提升香港市場對科技和創新型企業的估值能力,縮小與美國市場的差距?對於希望吸納內地資金的中概股,香港可以怎樣擴大滬深港通的覆蓋範圍,甚至讓內地投資者參與香港IPO?

司長說得沒錯,這的確是百年變局中的又一個香港機遇——只不過前提是官員懂得把握。機遇只屬於主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