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債市特朗普單挑中國 貿易戰打的遠不只是關稅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原本開闢多條戰線,對所有美國貿易伙伴徵收高額關稅。但隨着美國股市暴跌、債券市場動盪、投資者恐慌,國會山莊的共和黨人開始抱怨,「第一老友」馬斯克施壓,特朗普臨時臨急轉軚,暫緩10%以上的高額關稅90天,只對中國加碼至125%。

特朗普周末還在佛羅里達打高爾夫球,把市場動盪當成小事——直到債券市場亮紅燈。「債券市場很棘手」,他在周三承認「人們開始有點不安」。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金融危機即將來臨的警告,特朗普當然不會聽得進耳,但其聲稱看了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的電視訪問,擔心若不調整關稅,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不管這次急轉彎是屈服於金融市場,抑或早有預謀要「單挑」中國,中美貿易額一年高達7000億美元,單是將對華關稅提升至125%(總額145%),已經是再推高這場經濟對決的成本,而且沒人知道後果如何。

上世紀胡佛和尼克遜政府兩次關稅,其時的美國經濟體量以至環球貿易關係都不可以與現在相提並論。經濟理論只是猜測,美國聯儲局應該降息以避免衰退,還是加息以對抗通脹,恐怕連鮑威爾也拿不定主意。美國股票市場在周三應聲反彈之後,周四開市又再下沉,說明了投資者始終擔心特朗普不罷休、中國再反擊。

中國提高美國商品關稅至84%,4月10日中午前已出發並在5月14日前抵達的在途貨物不適用。美國總統特朗普因應中國「奉陪到底」,將對華關稅總額再提高到125%。(Reuters)

貿易不只商品 還有服務貿易

正當關稅戰打得正酣之際,拜登政府的對華旗手坎貝爾(Kurt Campbell)和杜如松(Rush Doshi)在《外交事務》刊登文章,指出美國如今自大地低估了中國的發展潛力。中國經濟生產總值已經達到美國的七成,製造能力是美國的兩倍,主導了電動車與核技術,專利與頂尖科學論文數量也是領先。他們認為美國百年前靠規模超越英國,如今中國正在重演這一幕。

事實上,早已去工業化的美國原本在其他經濟層面具有優勢。須知道貿易從來不只是商品,也包括服務。由軟件、金融到專業服務,美國服務貿易順差達2950億美元。對於美國,微軟與摩根大通比起福特更加重要,海外市場甚至超越美國本土。特朗普打的關稅戰卻只集中在萬億美元規模的貨物貿易逆差,換來的還擊手段卻是將服務貿易拖入戰場。不只中國發出旅遊警告,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歐洲也考慮對美國科技巨頭徵稅。

旅遊服貿未跑出 香港要適者生存

同樣早已去工業化的香港,貿易逆差一直維持在4000億元水平左右——這裏說的只是商品貿易。在服務貿易方面,我們一直維持着順差。以經濟生產總值的服務輸出減輸入計算,順差雖然從疫情中回升至去年的1440億,但比起十年前的2560億還是低了太多。如果不是金融、物流、科技等非旅遊服務出口支撐着,數字更堪憂慮。去年過夜遊客人均消費5490元,不過夜旅客1235元,分別較2014年跌31%和49%,這還未計物價通脹。外地人在本港的消費由十年間由2990億元跌至1810億。

如果特朗普維持對華高額關稅,中美貿易只會斷崖式下跌,服務貿易同樣會成為新戰線。我們的出口雖然有韌性,但旅遊業開始積弱,與啟德體育園這幾天的熱鬧形成對比。不管是Coldplay演唱會抑或是曼聯訪港,關鍵是對我們的經濟注入多少動力。單是兩日演唱會已吸引了逾萬名内地樂迷南下,是否意味我們可以重塑旅遊業,瞄準高端市場,逆轉日漸萎縮的遊客人次和消費額?隨着成本上升,消費者準備勒緊褲頭。北京已經為此全面部署,我們能否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