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比天高 特朗普攬炒全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周三(4月9日)中午,美國東岸踏入凌晨,美國對華商品加徵的104%關稅正式生效。中國隨即宣布反擊,4月10日起將美國商品關稅從34%提升至84%。兩個當世大國皆沒有絲毫退讓之意,關稅一天比一天攀升,環球金融市場持續動蕩。股市看似喘定,美國國債市場卻正敲響警鐘,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2個基點,兩年期上升4個基點,拋售潮說明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

隨着中國迅速反擊,宣布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34%激增至84%,就連歐盟也宣布將由下周二(4月15日)起對美國商品徵收關稅,沒有人看到這場貿易戰將會如何收場。總值2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作為全球金融基石,周三的拋售顯得觸目驚心。十年期收益率升至超過4.3%,顯示對長期經濟穩定的擔憂;兩年期逾3.7%,預示了短期動盪的可能。一旦引發流動性危機,環球市場隨時如骨牌般倒下。

信奉貿易保護主義 高關稅或長期維持

天價關稅若然持續,相當於每進口一件商品就要支付兩倍價錢,美國人由電子產品到衫褲鞋襪都勢必加價。從汽車到飛機,製造業會因為零部件成本暴漲而面臨生產中斷。美國農業的命脈——大豆、豬肉和粟米,也會因為反制關稅而受到衝擊。企業對前景不樂觀,投資者失去信心,經濟增長減少一個半個百分點或許已經要額手稱慶,更多人擔心的是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國債收益率的飆升表明市場已感受到這份痛苦。

貿易戰沒有贏家。作為出口美國的支柱,中國的製造業在104%關稅下首當其衝。全球供應鏈面臨重組,企業可能會從東南亞或者墨西哥尋找替代,即使成本更高、效率更低。據報國家領導人將召開會議,討論美國加徵關稅後如何提振經濟、穩定資本市場以及出口退稅等措施,國務院、人民銀行行、財政部等高層官員都會出席。

特朗普雖然聲稱樂意與中國談判,但他以至其顧問納瓦羅都可謂貿易保護主義信徒,視關稅為對貿易逆差的清算手段,迷信可藉此重振就業與所謂經濟主權。惟美國進口漲價只會懲罰自家消費者,關稅如七傷拳最終中美雙輸,甚至是「攬炒」全世界,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如果能夠像特朗普第一屆任期般促成貿易談判,關稅在兩三個月內大幅下降,或許對於經濟前景尚可期待。但今次關稅戰背後是經濟理念與大國地位的碰撞,矛盾注定難以解決。

視中國崛起如威脅 歷史轉換動盪不休

開放市場、自由貿易在歷史上植根於比較優勢理論,曾經以效率、創新與低價推動十九世紀英國崛起,以至是二戰後美國繁榮的原因。然而保護主義從來未曾消失,特朗普早於八十年代已曾多次批評自由貿易令日本公司可以「剝削」美國,只是現在他把矛頭直指中國,而且入主了白宮之後可以關稅作為武器,對中國作出極限施壓。

不只經濟理念不兩立,更深層次的是大國地位之爭。美國至少自冷戰結束以降一直是無可匹敵的霸主,盡情塑造有利於其優勢的貿易體系。但由金融海嘯到敗走阿富汗可見,美國獨步天下的霸權今非昔比,相比之下中國一躍成為製造業大國,現在還在半導體與人工智慧做出成績,掌握了現代經濟權力的命脈。從荷蘭到英國,再從英國到美國,歷史顯示這種轉換不只充滿競爭,更加是動盪不休。美國既視中國崛起為霸權之威脅,所謂貿易逆差自然不是談判的真正關鍵,試問關稅戰又如何罷休?

由環球股市下挫,到國債市場波動,一場經濟危機已經在蘊釀之中。104%的關稅現在看來比天高,但兩日後可能才知道高處未算高。經濟武器服務於地緣政治目的,意味着這次衝突不似會在兩三年得到解決,世界準備迎接多年餘波。香港政府除了批評特朗普「做法霸凌無理」,暫停處理寄件往美國郵遞服務之外,恐怕已沒有多少時間制定戰略,帶領香港度過這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