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櫻花季破史上最早紀錄 氣候變化一葉可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每年4月日本京都漫天櫻花的醉人景色,一直為國內外遊人爭相打卡留影的景觀。不過疑因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日本、韓國、美國等各地的櫻花季愈來愈早,京都今年更早在3月26日已達至櫻花季的頂峯,打破1,200年來最早開花的紀錄。而根據資料顯示,京都於1850年的平均開花日為4月7日,不過過去150年當地平均氣溫上升了3.4度,其花期卻推得愈來愈早,平均提早十天之多,此亦足教世人再次關注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影響,甚至造成連鎖效應造成的潛在危機。

根據日本氣象廳從1953年以來的紀錄,今年京都花季整整比過往30年的平均紀錄提早十天,全日本十多個城市亦有類似紀錄。美國首都華盛頓櫻花也比往年的4月4日提早數天開花,而韓國氣象廳資料亦顯示,首爾的櫻花3月24日就盛開,也是1922年以來最早開花的一次。有科學家表示,由於櫻花對氣候及溫度異常敏感,而且生長周期比其他植物品種獨特,可以準確反映當地長時間溫度改變模式,有助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而日本於821年開始記錄732次的櫻花季,亦為全球最長及最完整的花季紀錄。

其實氣候及溫度的變化,我們亦毋須櫻花等自然生物轉告。僅在一周前的3月20日,天文台於下午錄得最高氣溫29.7度,為香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春分,而清明未至,香港市民已開始感受到如端午時節的氣候,不少人在家時更已經開冷氣,亦足見氣候反常非危言聳聽的陰謀論。花期不定,輕則影響外國遊人訪日賞花的計劃,令不少一心一睹花潮的人敗興而回,重則也會影響旅遊業的部署及生意,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氣候變化、冰川融化、水位上升等造成的生態危機不得不為我們所正視。

+8

國際領袖需要合作

當然不少人亦視冰川融化作為潛在商機。日前長榮貨輪長賜號擱淺蘇彝士運河,大量貨輪取道南非開普敦好望角,須繞非洲大陸一圈費時失事,便被俄羅斯政府作為其推銷其北冰洋航道的良機。然而由於北冰洋航道一年只有三個月冰川融化時可以通行,而且當地飄流的冰塊眾多,現今大部份貨輪仍未具有破冰能力,也增加航道安全的風險,再加上北極圈內人跡罕至,也令商船難以補給,亦令北冰洋航道吸引力始終不如蘇彝士運河。而且當冰川融化、氣溫上升,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的影響更加是弊大於利。

例如早前不少科學雜誌便指出,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很可能與氣候變化有關。由於氣溫上升令雲南、緬甸、老撾等地區的適合蝙蝠棲息的植被地增加,令當地蝙蝠物種大幅增長,帶來過百種不同類型的冠狀病毒。而人類經濟活動亦令城市、農田、狩獵場急速擴張,增加人類與此類野生動物雜處而居的機會,亦帶來動物傳人的不知名病毒風險。歷時已逾一年的疫情至今造成至少1.28億人確診,逾280萬人死亡,徹底改變人類以往的日常生活方式,亦再次反映氣候變化對自然環境及人類社會息息相關。

古人云一葉知秋,京都櫻花3月盛開的奇景,亦正向世人警告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近年西方的年輕一代環保意識高漲,如瑞典的氣候少女通貝里便向當權者提出抗議及激烈抗爭,然而各國政府的態度依然是愛理不理。各國加緊重啟經濟,亦與疫情將世界經濟急煞車的反思機會抹得一乾二淨。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又邀請中俄領袖出席氣候峰會,然而中美互信出現裂縫後,又會否為應對氣候危機造成阻礙?此將取決於中美領袖重視一己的主權和國家發展利益,抑或人類長遠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