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候特使克里訪華 中美要在芸芸分歧中取得共識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周三(14日)抵達上海,成為拜登上任後首位訪華的高級官員,預料將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會面,為拜登4月22及23日與全球領袖舉行氣候峯會,以及聯合國11月於格拉斯哥召開的第26屆氣候變化大會前打下合作基礎。在此中美關係跌入新低的情勢下,外界亦憂慮中美兩個世界第一及第二大排碳國的對立及衝突,會為全球在《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減排目標帶來阻礙,亦引來究竟一國稱雄爭霸的國家發展利益重要,抑或全球人類未來福祉更為重要的老問題。

自全球171國領袖於2016年聯合國總部簽訂《巴黎氣候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於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的攝氏兩度之內,各國亦跟隨協定內對各自國家定下的減排目標,為挽救一場氣候生態危機各自努力。不過一直否定氣候變化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卻指協定中對美國在內的已發展國家減排目標,遠較對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嚴格,質疑協定不公隨後更單方面退出《巴黎協定》。縱然拜登上台後立即重新加入協定,由於其並無約束力,因而被質疑成效不彰,各國須以更強而有力的手段達至減排目標。

圖為2021年1月27日,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於白宮出席記者會。(美聯社)

日揆訪美 拜登首客

拜登上台後立即開設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一職,並由前國務卿克里擔任。克里過去數月已先後出訪英國、比利時、法國、阿聯酋、印度、孟加拉,與各國領袖相討氣候議題。此次訪華克里亦將與解振華會面,後者為2015年領導中方簽署《巴黎協定》的重要角色,今年2月被任命為新開設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被視為拜登政府氣候特使的對口單位,亦顯示北京有與華府展開氣候問題對話的誠意。然而外界亦憂慮美方既有求於北京,後者亦將以氣候議題作為籌碼,以此迫使華府在其他中美關係的棘手問題上讓步。

對此克里訪華前便接受多間傳媒訪問,重申氣候議題為獨立議題,不會以此作為換取華府在貿易、市場、科技、人權、南海、台海、新疆、香港等問題上退讓。而拜登政府亦同時間派出非官方代表團訪台,以示華府不會以台灣換取與北京於氣候議題上達成共識。而日本首相菅義偉亦已起行赴美,成為拜登上台後首名到訪問白宮的外國領袖。據報美方亦正向菅氏施壓,要求其與華府共同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台灣。一旦成真,將會成為1969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與日本首相佐藤榮作簽署《美日聯合公報》以來的首次。

由安倍晉三外公岸信介任內推動的《美日安保條約》框架下的「聯美抗蘇」,到安倍舅公佐藤榮作任內的親台外交及《美日聯合公報》,日本政治的「1955體制」雖在冷戰結束後曾一度鬆綁,然而於今天傳到安倍繼承人菅氏手中,面對北京的日益威脅反而更有所強化。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疫情雖打亂了執政自民黨的威信,甚至可能令已曾押後的東京奧運觸礁,但似乎仍未會動搖其今後在國內政局及大國外交中的走向。不過有科學家指出全球氣候暖化可能為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成因,亦再次提醒各國氣候問題的潛在危機。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中國歡迎美國隨時重返氣候變遷的談判桌上。(視覺中國/資料圖片)

氣候問題中美利益一致

中國經濟急速發展,碳年排放量亦已從1990年的23億噸,飆升354%至2017年的108億噸。而《全面環境科學》期刊研究則指中國雲南、緬甸、老撾等地因氣溫上升令適合蝙蝠生長的植被迅速增加,令過去一個世紀有逾40種蝙蝠品種遷入雲南,當中每隻品種均可傳播約百多種冠狀病毒,令當地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地。全球氣溫不斷上升致命疾病更容易滋生,亦令各國政府須投放更多資源控制疾病,並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及其衍生的自然災害及生態難民,可見氣候變化長遠而言終歸會損害各國的國家利益。

由此可見不論中美在意識形態、全球戰略、國家安全、發展利益等眾多領域上南轅北轍,在全球76億人類福祉繫於一線的氣候問題上,雙方的利益始終為一致。究竟中美能否在諸多分歧中,仍可暫時放下各自的一己私利,為接下來的全球氣候峰會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提出具體及可執行的氣候協議。根據科學家估算,各國政府必須加緊減排並達至地球降溫1.5度的目標,人類方可避免一場毀滅性的氣候災難。身為全球碳排放量近30%的中國以及14%的美國兩大強權,實在要為全人類未來的幸福肩負起更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