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加密貨幣本來就是早晚之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比特幣幣值自4月中旬高見6.3萬美元後,5月19日曾回落至低位30,201美元。近月崩盤式暴跌的原因,雖然與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頻頻出口術有關,但同時也受到內地出手禁止「挖礦」,以及土耳其央行宣布禁止用作交易所影響。可見幣值暴升暴跌除了反映其高度投機的炒賣性質,也關乎市場懼怕各國央行將會搬出更多監管措施。

受環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刺激,比特幣自去年疫情爆發後漸見成為投資者寵兒,其幣值在不足一年間由1萬美元,暴漲至本月四月中旬的高位6.3萬美元,特別是馬斯克於2月初披露持有比特幣後,升勢更見動力。然而馬斯克近日卻接連發表矛盾的貼文,先是暗示特斯拉有意拋售比特幣,後又澄清公司無意減持,令市場「跟風」買進的投資者進退失據。

縱然這位頭號加密貨幣KOL的言論甚具影響力,但內地和土耳其政府近月的監管政策亦不能忽視。土耳其央行上月底宣布,由於加密貨幣缺乏監管機制,即日起禁止使用加密貨幣作直接或間接購買商品或服務。中國人民銀行本月18日對加密貨幣作出示警後,互聯網金融協會、銀行業協會和支付清算協會亦已聯手禁止金融和支付服務機構提供與此有關的服務;翌日(19日)「挖礦」重鎮內蒙古的發改委亦發公告,表明將會全面清理並關閉「挖礦」項目,故在眾多利淡消息夾擊下,比特幣或難在短期止瀉。

Tesla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日前主持美國知名節目《周六夜現場》。(《SNL》節目截圖)

規管加密貨幣不只因金融穩定

不過全球央行欲禁止或加密貨幣納入規管,其實並非什麼新鮮事物。據美國國會的報告,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大致可分為規管和禁止兩大陣營,前者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後者則主要為阿拉伯國家,惟兩者的規管方式迥異。例如芬蘭、冰島、英國等將加密貨幣拼入稅務法律規管;捷克、盧森堡和拉脫維亞等國則視之為洗黑錢和恐怖主義融資事宜;而加拿大和瑞士則兩者兼備。反之如巴基斯坦、阿聯酋等國選擇直接取締。

既然各國有意加密貨幣納入法律範圍早已有跡可尋,差異只在時間和手法之別,那麼為什麼投資者早前仍會盲目追捧?若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規管的可能性及高估了市場的投機成份,那麼投資者如今又恐慌地拋售加密貨幣,與其說是政府管制所致,倒不如是自己樂極生悲。

撇除大起大跌的幣值影響金融市場的秩序,以及其用作犯罪的潛力,現時亦愈見多人擔心「挖礦」對生態的影響。據劍橋大學計算,現時全球開採比特幣的每年能源使用量,大概介乎瑞典和馬來西亞舉國的用電量,惟挖礦的用電量不單在過去5年均見上升,箇中更有愈6成電量來自非再生能源。這亦難怪內蒙古近日為配合中央的碳中和政策,而禁止在自治區挖礦。

歐洲央行早前的報告直接將當下的狂熱,與17世紀鬱金香狂潮和18世紀南海泡沫相題並論,比特幣無疑有機會成為本世紀最大的泡沫。儘管鬱金香與加密貨幣本為兩碼子的事物,但兩者皆是建基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和人性的貪婪,才能將之炒至天價之境。可惜的是,各國央行出手規管本來只是時間問題,惟可預見的消息卻會觸發崩盤式暴跌,這證明了人們通常只能在泡沫爆破後才會如夢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