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的供不應求 「宰客」如何避免?

藍的供不應求 「宰客」如何避免?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情下市民無法出境旅遊,本地遊成了不少人的假日首選。在剛去的端午節長周末,東涌的大嶼山的士站大排長龍,惟有傳媒卻發現多架大嶼山的士(「藍的」)拒絕入站載客,只接受電召服務。即使政府在2016年增發了25個「藍的」牌照,但司機「揀客」、索取「小費」仍未見絕跡。隨着北大嶼山新市鎮的項目未來相繼落成,相信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會更見嚴重。

有記者乘着端午節長周末,連日到大嶼山觀察的士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除了長長的人龍外,記者更見有的士司機在站旁「冚旗」等客。而當記者上前敲窗詢問時,司機拒絕接載並遞上電召服務卡片。隨後記者更發現,即使使用電召服務亦未見有司機願意接單,惟其開出按錶收費再加50元「小費」後,接線生卻立即改口稱15分鐘後有車。

「藍的」宰客存在多年

然而這亦非什麼新鮮事。早在2015年時已有傳媒報道指,市民於大嶼山「一的難求」,等車時間動輒以小時計,並引述業界人士分析,指「藍的」司機「揀客」情況嚴重,是由於他們傾向只做來回機場和東涌的短途路線,而不願行駛「回頭客」較少的南大嶼山路線。同樣地,2017年亦有傳媒指復活節長假期「藍的」司機「宰客」猖獗,乘客須額外多加100元「小費」才獲電召台安排服務。

(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自1997年起政府一直凍結大嶼山的士牌照數目,直至2015年才因為該區的人口和遊客數目增加,增發了25個牌照,但目前總數仍得75個。若按地方選區人口和的士數量的比例來比較,市區的士服務的區域為240人/輛、新界的士則約為1.3千人/輛,而大嶼山則約為1.9千人/輛。理論上儘管「紅的」可以跨區行走,補足其他地區的的士數量不足,但一來東涌道和南大嶼山已被剔出其可以行走的範圍,二來「紅的」司機亦甚少跨區到大嶼山作業。故「藍的」或許算是三類的士中供求差異最大的一環。

加強競爭可解問題?

這亦間接解釋了為何「藍的」揀客甚至服務差劣。在供求失衡的情況下,「藍的」司機根本不愁沒有乘客,也不用像「紅的」司機般擔心大量同業的競爭,特別是在假日遊人增多時,其考慮已不只是如何善用時間接載最多客人,而是如何善用時間賺取最多車資,故每程車的回報便成為首要考慮。結果就如上述提及,如果司機「埋站」接客或會遇上前往南大嶼山等地區的乘客,大增「空車」回程的機會。這倒不如靜待電召台「派單」,反正在「一的求難」的情況下,市民願意另付「小費」叫車比比皆是。

然而當局除了要矯正存在多年的「宰客」情況,更要預早顧及未來新市鎮落成後的龐大需求。現時該區人口即使不足15萬,「藍的」的服務已是供不應求,但2024年至2028年東涌新市鎮擴展陸續完工後,按估算人口將會再增多6.4萬人,的士服務將更見緊張。因此,政府除了短期內可以增發「藍的」牌照,加強業界競爭杜絕「宰客」,長遠或可研究推行「的士自由行」方案,廢除限定行走區域的限制,讓司機按需求自由流動,以市場機制自動地填補某區供求失衡的現況。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