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政府是高瞻遠矚還是好高騖遠?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星期日(7月11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電台節目時自言過去四年施政成效「不算差」,並且預告她在今屆任期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到時大家聽下來會覺得是一份剛剛上任的《施政報告》」,內容將主要集中在勾劃她怎樣看香港未來,尤其是用好國家今年開局的「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以至香港傳統的優勢,同時有心理準備被批評是「假大空」、「得個『講』字」、「紙上談兵」。

被問及如何滿足市民的期望和訴求時,林鄭月娥指出自己下一份《施政報告》將與過去的取態有些不同,「以前我們歷任行政長官做《施政報告》都是去滿足」,像是一些政黨更會來給政府開設政策「菜單」數算能夠滿足多少。她聲稱特區政府管治者看香港有別於一般市民,「應該較為高瞻遠矚,看到它的未來,不只是局限於滿足今日看到的問題」,而她會將今次《施政報告》內容視作對於香港社會和自己的一個交代。

林鄭月娥。(羅君豪攝)

政府管治理應兼顧長短

令人奇怪的是,長遠規劃與短期施政措施之間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以同一節目接着談到的房屋問題為例,林鄭月娥便強調現屆政府是「短、中、長期都有諗緊」,既嘗試建立應付長遠需求的土地儲備,也有透過興建過渡性房屋與發放輪候公屋津貼等「突破」方式處理短、中期問題,足見兩者並無存在任何衝突。再看林鄭月娥任內相關成績,「明日大嶼」填海要做,收回新界土地同樣要做,它們本來並行不悖,為什麼是二者選一?

況且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底說明中共中央關於「十四五」的建議稿時,曾經提到各地部門肯定該稿的主要原因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貫通,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然而作為特區政府之首的林鄭月娥這一番言論,卻給人偏重規劃未來多於回應市民訴求的印象,這點似乎正與內地政府管治者的看法相反。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資料圖片)

規劃未來非當下遮醜布

林鄭月娥今次發言最正確的一點,或許就是她清楚看到市民在經歷過去兩年社會亂象後「期望管治效能提昇、香港一些比較長期存在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但她同時竟說「長期問題的解決往往不是靠一份《施政報告》」,可是這不即將是她第五份《施政報告》嗎?一份《施政報告》解決不到,五份《施政報告》也都解決不到,那到底是要多少份?國家規劃也都是以五年為單位而已,香港問題難道要較整個中國花費更久處理?

其實普羅市民之所以會顯得比較重視短期生活需要,純粹源於他們現在生活境況經已苦不堪言,並不代表他們漠視未來發展願景;反觀一眾高官連高級私人會所內的數千元菜單都能看作「一般火鍋食材」消費,他們到底憑什麼叫嚷先別滿足市民眼前訴求?「離地」良久的他們連理解基本民情都做不到,當然不能有效回應社會當下訴求,而本身未直面短期問題的他們卻打算呼喊規劃未來,遭人批評「假大空」是意料中事。

講好長遠規劃,絕不代表能夠擱置解決短期問題。如果必須靠着犧牲今日市民訴求才能做好未來規劃,那只代表管治團隊失職失責,無能兼顧自己長期與短、中期的工作,所以便將前者拿來當作後者的「遮醜布」。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一年後,在河南省的一次調研曾指出執政黨的成員應該「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不搞『假大空』」,希望上星期才剛呼籲完港人尊重、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林鄭月娥也能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