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政府劍拔弩張 民間交流不必「陪葬」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月底,位於遼寧省大連的日本風情街開幕,然而這座斥資60億元人民幣的旅遊項目卻馬上遭到內地網民的圍攻。先是有網上傳聞指風情街內只容許日本商店進駐以及售賣日本貨物而引起爭議,雖然官方馬上出面澄清並無此情況,但網民仍然繼續圍攻,有人挖出歷史指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軍隊曾於附近的旅順屠城,認為此項目傷害中國人感情云云。

自去年起,日本在外交上積極加入美國陣營包圍中國,又多次意圖干預台灣問題,中日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連帶國內反日情緒高漲,近來內地經常出現反日事件。例如內地藝人張哲瀚被網民發現過去多次到日本旅遊,更參觀過靖國神社與乃木神社等與日本軍國主義相關的景點,被官媒至網民一致撻伐。

大連旅順既深埋民族傷痛

大連和旅順一帶在近現代戰爭史上有相當重要的故事,見證了中國過去因積弱而無法反抗列強的屈辱歷史。在1894至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陸軍曾渡過鴨綠江入侵遼東半島,更曾在旅順展開屠城。甲午戰爭最終以清政府失敗告終,更不得不簽下《馬關條約》支付2億兩白銀巨額賠償及割讓遼東半島及台灣。遼東半島後來在俄國等三國干涉下,清政府得以3,000兩白銀贖回,但整個遼寧(時為奉天府)後來卻成了俄國勢力圈,旅順更被俄國強行「租借」。

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史的國恥之一。

在甲午戰爭差不多十年後,1904至05年日俄兩國因朝鮮及滿州問題爆發日俄戰爭,兩國大軍在中國境內大戰,造成了大量中國平民、財產的傷亡,而旅順、金州等地區都曾是主要戰場。但清政府由於積弱無力,只能默許兩國的軍事行動。從此可看出,大連旅順的確承載了中國近代歷的民族屈辱,標誌國家積弱的無奈。在近來反日情緒如此高漲的情況,民眾對於日本風情街有意見也是可以想像。

另一面卻是中日合作

大連旅順雖然有如此令人傷痛的歷史,但在近代卻也體現了中日商貿合作的重要性。由於東北地區擁有當時比較先進的工業生產力,在改革開放後,大批知名的日本企業相繼落戶大連,而大連官方也歡迎日資投資。日本一直是大連最大外資來源地和最大出口地,根據2015年的數據,大連市已累計審批日資企業超過4,000家,以致於該市長期都有招聘日語人才。

因此,大連除了是傷痛之地,也是中日合作之地。這次受到攻擊的大連日本風情街,其實是該市「盛唐小京都」本地文化旅遊項目的一環。事實上,日本自隋唐便已經與中國有密切往來,日本更一直以中國為參考對象,例如日本舊都京都的都城設計便是參考唐代長安城而建。這個項目既並非什麼宣揚軍國主義,也並非所謂不理性吹捧日本文化的「精日」作品,而是試圖表達中日亦可以友好合作的象徵。當下中日關係雖然轉差,但民間力量若能正確發揮,促進兩地人民正面互動,說不定也有助將中日關係拉回正軌。

+4

在去年之前,中日關係一直向正面發展,這除了是因為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令日本主動接觸中國之外,也是因為中日之間接觸增多。中國開放內地民眾到日本旅遊,不少中國民眾到日本旅遊後對日本的印象有所改善。例如在2019年日本「言論NPO」所作的民間調查就發現,中國對日本持良好印象的人達到45.9%,是該調查自2005年以來最高。相對而言,日本也因為中國相關的旅遊而得到大量的經濟利益,日本民眾對中國關係愈發重視。

新冠疫情令兩國的民間往來近於中斷年多,加上中美競爭白熱化及日本政治右傾的影響,中日關係以至於民眾感受都大幅下降。但這恰恰說明,溝通了解是改善關係的重要元素。因此,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都應該小心處理民族情緒,避免形成不理性的排外對抗習慣。不然他日如果中日政治局勢得以緩和,也難以改變根深柢固的仇恨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