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公園造價450萬 能成社區聚腳點?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康文署周三(22日)宣佈,油尖旺區砵蘭街休憩花園已完成翻新工程,並於周四(23日)中午起重新開放給公眾使用。翻新後的花園接近一半面積以桃紅色作為主色調,檯、坐椅、棋盤以及場地告示牌均塗上了同一種顏色,而該花園同時亦是康文署轄下現時少數未禁煙的公眾休憩場所。

砵蘭街花園與其他三個選址,屬於「未.共研社」《眾.樂樂園》項目下的四個先導微型公園改善工程,該項目由康文署、建築署聯同本地設計團體「信言設計大使」推展。第一個為本年4月竣工的荃灣二陂坊遊樂場翻新工程,隨後兩個則為中西區山道天橋休憩處及油尖旺區的咸美頓街休憩花園。

造價值得商榷

有關翻新工程擬議範圍主要聚焦於重新佈置場地設施、翻新地台、優化燈光及園景設計、加設閉路電視系統,而二陂坊遊樂場翻新工程則另外添設了共融兒童遊樂設施及長者健體設施。在相關工程被放進區議會討論時,議員曾經詢問工程造價,惟當時在會議上有關問題並未得到康文署回應。

翻查兩個已完成的改善工程的造價,二陂坊遊樂場佔地930平方米,造價為1,318萬元,平均每平方呎動用超過14,000元,而砵蘭街休憩花園則為376平方米,翻新工程費用約450萬元,平均每平方呎更新需用接近1.2萬元。至於即將在油尖旺區的咸美頓街休憩花園佔地243平方米,康文署估計造價為320萬,平均每平方呎改造價超過1.3萬元。

特區政府為有關工程項目提供資助,除此之外卻無直接參與項目當中任何工作,反映政府可能沒有積極地審計及控制成本。然而政府其實有責任控制好工程造價,並且應該盡量壓低造價、避免浪費公帑。

公共空間的轉型迷思

康文署表示有關公園設施翻新工程目的是「為人流眾多的公共空間注入創新設計和藝術元素」,並且可以「在改善花園環境的同時,鼓勵使用者互相交流,讓花園變成凝聚社區的聚腳點」。惟這些休憩用地過往多為非法聚賭及流鶯夜燕流連黑點,單靠修置設施及進行翻新就能改善社區風氣的前設實在存疑。

就以今次砵蘭街花園的翻新工程為例,設計團隊聲稱為了因應過去有人在花槽內便溺的問題而刻意將花槽建得更高和在周邊加設座位令人難以進入其中,可是他們會否因為這些設施停止其不衛生的行為?答案相信是不會的,相反一些人甚至可能還會變成直接隨地小便。相比之下,加建一個公廁或添設流動廁所對解決上述問題似乎更為務實,並且更為有效地改善地區風氣和帶來轉變。

要令社區打破舊觀,重新建構優良文化生活圈子,必須得由務實工作做起,而非一味靠強求破格的外觀和虛有其表的裝飾。政府有意重新打造出健康的社區空間固然值得支持,然而官員亦要盡好把關責任,向相關合作機構作出建議和控制開支,避免放任公權流失卻得出卻未為社會滿意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