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與河野太郎 日本政治的變與不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岸田文雄在自民黨總裁選舉第二輪投票中取下257票,擊敗取得170票的河野太郎,成為第27代總裁,預料亦將接替菅義偉成為日本第100任首相。對於自民黨資深成員而言,這是穩定的一次勝利;但對於河野太郎的支持者,這不免是變革的一次錯失。

64歲的岸田文雄只比河野太郎年長六歲,但兩人卻分別被視為代表了穩定和改變。曾留學美國、說得流利英語、善用社交媒體的河野太郎,一直獲得少壯派——當選不多於三次的自民黨眾議員——支持,打着改革的旗幟,主張棄除核電、不反對女系天皇。相較之下,作風沉實的岸田文雄則獲得較多資深黨友的支持。

在自民黨第一輪投票中,岸田文雄取得146張議員票、110張黨員票,以一張總得票之差力壓河野太郎的86張議員票、169張黨員票,取得114張議員票的高市早苗則排在第三。由於議員票的佔比第二輪選舉中增加,而且獲安倍晉三支持的高市早苗的選票流向岸田文雄,河野太郎敗北的結局未開票已可謂篤定。

少壯派挑戰建制失敗

單從選票分佈已可見,岸田文雄的當選主要靠的是黨內建制勢力,黨員票多於議員票的河野太郎則可被視為欲挑戰既有秩序。加上此前民調一直顯示,河野太郎在日本社會上的支持度明顯高於岸田文雄,無怪乎河野太郎的落敗被廣泛認為敗於不敵自民黨派閥勢力及老人政治。

料將接替菅義偉成為第100任首相的岸田文雄強打經濟牌,矢言要壯大中產及減少貧富差距。毫無疑問,停滯不前的經濟是繼新冠疫情肆虐之外,最為日本國民關注的問題。但與此同時,本已為世家及派閥壟斷的日本政治,與一般國民——尤其年輕一代——愈走愈遠,也是日本不能迴避的難題。

黨內黨外的政治異化

在自民黨內,不少決策及人事安排也受安倍晉三、麻生太郎、甘利明等元老操盤,現任「黨三役」(即幹事長、總務會長及政務調查會長)中最老的二階俊博已82歲,最年輕的也67歲,預料將獲岸田文雄任命為幹事長的甘利明亦七十有二。

在自民黨外,日本眾議員40歲以下的佔比不足一成,近兩屆眾議院選舉投票率約五成,20歲至29歲的選民投票率更低至三成四。顯然他們並不是主動地選擇自民黨作為其代議士,而是被動地容許他們繼續執政,才沒有投給在野政黨。

派閥與世家牢牢主導

即使是以改革派自居的河野太郎,本身屬於第二大派閥麻生派,並出身自政治世家,父親河野洋平是自民黨前總裁,90年代任內閣官房長官期間曾處理慰安婦問題。他所拉攏的最大支持者石破茂及小泉進次郎亦來自政治家族。在派閥及世家主導之下,自民黨不論是岸田或是河野上任總裁,縱然有所變化,程度只怕亦不會很大。

2009年日本大選中,選民一度放棄了自民黨,讓當時由鳩山由紀夫帶領的民主黨來一次逆襲,打斷了自民黨的壟斷地位。自菅義偉宣布不尋求連任以來,自民黨敗北的戲碼相信不會上演,但自民黨政權若未能革新及帶來善政,政黨輪替顯然不是會否而是何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