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完勝「明日大嶼」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接受報章專訪,被問到上任初期叫停房協關於郊野公園邊陲地的研究是否失策時,她反駁指因為郊野公園深受本地人及海外遊客歡迎,所以當未到最後階段亦無需破壞郊野公園。

此外,她又強調郊野公園與市區中間有逾16,000公頃的綠化地帶,故此照常理應該優先處理這些綠化地帶而非郊野公園。對於被質疑愛護郊野公園但又同意發展濕地緩衝區放寬地積比,她則指目前提出的均是前瞻性發展策略,而且在應該發展的時侯就要以積極態度去面對。

其實郊野公園受《郊野公園條例》保護,改動土地用途前需要諮詢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所以即使不叫停有關研郊野公園邊陲地的研究,其實亦要面對繁複程序,未必有助增加整體土地開發。但更重要的是,它證明了政府有權及有執行力叫停它認為不適合繼續執行的研究或政策。

「明日大嶼」不符當前需要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雖然仍有照常進行「明日大嶼」研究相關工作,但自從提出北部都會區後,前者的重要性明顯被比下去。整個「明日大嶼」計劃造價不但高達6,200億元,而且首批房屋入伙最早亦預計要在2034年,對於回應現時土地供應不足問題明顯是遠水難救近火。這還未算上其被批評可能帶來潛在環境問題,例如威脅到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

正如特首回應所言,在郊野公園與市區中間尚有大量綠化地帶能夠檢視用途,它實際上意味着香港其實有許多現成潛在土地可供發展,這代表了本屆政府以「填海是增加土地最直接的方法」作為支持填海的意見根本站不住腳,因為香港根本並非沒有土地,而只是用不得其所。

有見及此,政府其實更應該着力研究如何發展已有土地而不用盲目依靠填海工程。現時北部都會區方案正正就有能力補充到「明日大嶼」計劃的不足,在明日大嶼第二期700公頃填海計劃仍未開展的當下,政府要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重新思考計劃是否仍然值得執行,或者更應該像當時的郊野公園邊陲地的研究急流勇退,終止研究。